本報訊(記者黃明明)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萬建民團隊成功克隆了第一個水稻抗條紋葉枯病基因STV11,并闡述了該基因的功能。該研究為通過分子手段培育抗病蟲水稻品種提供了有效的基因資源,為水稻抗稻飛虱及其傳播病毒病機制的闡明奠定了基礎,相關研究近日在線發表于《自然—通訊》。
水稻條紋葉枯病是由灰飛虱介導的病毒病,對水稻生產危害嚴重。
萬建民團隊與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等水稻育種單位協作攻關,建立了規模化水稻條紋葉枯病抗性鑒定技術體系,進行抗條紋葉枯病水稻種質與基因挖掘,創建了分子標記聚合育種技術體系。據此選育系列抗條紋葉枯病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實現了南方粳稻區的快速應用,有效解決了我國南方粳稻區受條紋葉枯病危害的難題。
萬建民團隊通過對214份來自不同水稻種植區及不同年代培育的水稻品種進行STV11的序列分析,發現STV11存在明顯的秈、粳分化,進一步研究發現STV11在野生稻中就已經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