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河北省農機化技術推廣總站主辦,邢臺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南宮市農業農村局承辦的“黃河流域棉花智能化機械化生產技術集成與示范”現場觀摩暨全國智慧農業技術交流會,在河北南宮市召開。
會議期間展示了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棉花智慧栽培創新團隊自主研發的智慧農業技術,以及棉花水肥一體化智能化控制等智慧農業技術應用演示。
據介紹,針對當前我國棉花生產面臨的用工繁瑣,投入大,效益低的難題,中棉所棉花智慧栽培創新團隊自主研發了主要包括作物長勢和土壤環境自動監測、決策管理和水肥智能化控制等核心技術在內的智慧農業技術。
該技術主要包括作物管理決策技術、硬件設備和軟件平臺三個部分。其中,作物管理決策技術基于作物長勢和環境監測,結合作物生長需求以及生長模型實現管理決策;硬件設備包括自主研發的信息傳感設備、數據采集設備以及遠程控制設備;軟件平臺包括基于物聯網的智慧農業云端管理平臺和手機APP。
與傳統植棉管理方式相比,利用該技術可以降低棉花水肥管理用工成本80%以上,并實現棉花水肥精準化管理,提高棉花水肥利用率和產量,目前在河北、山東、新疆多地開展示范應用,為棉花生產精細化、高效化、綠色化、機械化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該技術配套的智能化控制設備和云端管理系統還可用于水稻、小麥、玉米等主要農作物的種植管理過程,有利于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和質量。
此外,該技術和配套產品全部由中棉所自主研發,農民使用成本約為市場上同類產品的20%-30%,可以使智能化管理技術惠及到普通農民。(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 黃哲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