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河北省石家莊市無極縣大豆喜獲豐收,只見田野間豆莢飽滿金黃,一陣微風吹過,嘩嘩作響,像一串串風鈴悅耳動聽……
“高油、高產、耐密大豆品種‘中黃203’利用聯合收獲機械進行實打測產:實收面積20.4畝,籽粒總重量5840公斤,田間損失不計,用wile-65型水分測定儀測定籽粒含水量15%,按標準含水量13%計算,畝產279.69公斤,其中高產田塊畝產達322.7公斤。”這組數據由測產專家組10月15日在無極縣七汲鎮小呂村現場測產驗收所得,標志著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作科所”)選育的“中黃203”創造了黃淮海地區高油大豆大面積實測高產典型。
測產結果一經發布,現場掌聲四起,種糧大戶露出了喜悅的笑容。“今年的天氣對大豆生長很不利,前期干旱、后期陰雨寡照,讓不少品種都有花無莢或有莢無籽,但是‘中黃203’依然表現穩定,不僅沒有發生病蟲害,而且實現了穩產高產,這讓我種植大豆更有信心了!”親眼見證了測產過程的小呂村種糧大戶葛軍占告訴記者。
測產專家組認為,“中黃203”株型緊湊、耐密抗倒、落葉干凈,適宜機械化收獲,與大豆密植栽培技術結合,增產增收效果顯著,建議加大該品種與密植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促進黃淮海高油高產大豆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中黃203”含油量高達22.25%,2023年通過國家審定,實現了黃淮海地區大豆種植的多項新突破:一是耐密性突破,黃淮海地區高油高產大豆種植密度首次突破2.8萬株/畝,并在田間表現出智慧調節能力,根據畝密度的不同,植株的分枝數和株型結構會自動調整,以適應不同的種植密度;二是高產性突破,百畝方中,實打實收畝產達280公斤,其中高產田塊突破320公斤;三是抗逆性突破,面對黃淮海北片一年麥豆兩熟、生育期短等客觀條件,以及今年種植生長季前期干旱、后期陰雨寡照等不利因素下,“中黃203”依然實現密植高產穩產,表現出良好的耐逆高產穩產特性。除此之外,“中黃203”大豆還是一種風味優良的功能性健康食品,生吃毛豆時甜味更高且豆腥味低,制成的豆漿、豆腐等豆制品風味也更佳,并含有更高的異黃酮。
“我們已連續推廣示范三年,實現了高油高產大豆產量與品質的協同提升,‘中黃203’品種在河北省乃至整個黃淮海地區都具有很高的推廣應用價值。此次測產的成功,不僅展示了高油高產耐密大豆的最新研發成果,也為黃淮海地區大豆大面積單產提升提供可復制的經驗范例。”作科所作物遺傳育種中心副主任孫君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