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2020中國農業展望大會在京召開。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發布了《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20-2029)》(下稱報告)。報告對未來10年中國主要農產品的生產、消費、貿易、價格走勢進行了分析展望。
中國農業穩中向好 未來10年轉型升級明顯加快
報告顯示,2 019年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實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農產品發展質量進一步提升,農產品消費保持活力,農產品貿易保持活躍態勢。
2020年糧食、生豬等重要農產品能夠實現穩中保供,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保障能力和供給質量進一步提升。農業種植結構繼續優化,水稻、小麥不斷調優品種結構,播種面積將適當調減,口糧播種面積8億畝左右,優勢產區玉米產能將得到鞏固提升。水稻、小麥、玉米產量分別達到2.09億噸、1.34億噸和2.67億噸。
報告同時指出,未來10年,農業轉型升級將明顯加快,農業高質量發展將取得顯著成效,農業現代化水平穩步提升。
唐珂介紹,未來中國農業將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綠色、生態、優質、安全的農產品生產和供給明顯增加,糧食等主要農產品增產保供能力大幅提升。糧食等主要農產品消費總量將繼續增長,食物消費結構不斷升級,飼料糧消費和工業消費持續增加;農業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提升,農產品國際貿易日益活躍,繼續保持世界第一大農產品進口國地位;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不斷完善,農產品名義價格和實際價格均呈上漲趨勢。
新冠疫情影響到哪些農產品市場?
報告分析,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農產品市場供給、需求、流通等方面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各品種市場價格走勢存在差異,部分品種出現區域性、階段性供需失衡和價格波動。
以肉類、蔬菜為例,肉類供給方面,前期受疫情影響,部分地區屠宰場開工不足、活禽交易市場關閉、交通運輸受阻,畜禽出現不同程度的壓欄現象,肉類市場供給量明顯減少;需求方面,餐飲業消費和企業、學校食堂等團體消費需求驟降,加之家庭消費增幅有限,肉類市場需求量明顯減少,在此影響下,肉類價格階段性波動較為明顯。蔬菜,前期部分地區采取交通管制,跨區域運輸不暢,不同地區價格走勢存在明顯分化,部分產區田頭銷售較為困難,個別地區出現滯銷,而銷區終端市場價格依然堅挺。
近期,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社會生產流通秩序逐步恢復正常,加之禽肉生產周期較短,養殖戶在市場價格信號引導下及時補欄,禽肉市場供給量穩步恢復,后期市場供應有保障。同時,蔬菜跨區域流通逐步恢復正常,加之今年氣溫條件總體有利于蔬菜生產,蔬菜市場供應有保障。整體來看,疫情對禽肉、蔬菜市場供給和價格的影響是階段性的。
中國口糧為什么能夠絕對安全?
報告顯示,未來10年我國糧食生產將穩中有增,提質調優,其中稻谷產量將穩定在2億噸以上,年均增長0.6%,小麥產量年均增長0.13%,玉米產量年均增長2.7%,生態、優質的生產和供給將明顯增加。
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分析表示,中國完全有信心、有能力保障糧食供給,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從政策環境看,我國農業發展迎來前所未有的好環境。今年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農業政策持續釋放。
從農業生產看,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產保持穩定,糧食連年豐收。糧食產量連續5年在6.5億噸以上,2019年達6.6億噸,創歷史最高水平,實現創紀錄的“十六連豐”,糧食生產持續向好向優。
從國際貿易看,糧食進口量占國內市場比重是很小的,我國主糧保持絕對自給。2019年我國三大糧食進口總量為1065萬噸,占國內消費總量比例為1.9%,主糧自給率達98%,中國完全有能力應對國際市場波動。
從糧食庫存看,我國已經建立了完整的糧食儲備系統,糧倉是充足的。稻谷和小麥庫存均能滿足1年以上的消費需求,庫存總量居歷史高位。
部分國家宣布禁止出口農產品,會影響我國農產品市場嗎?
新冠肺炎疫情在歐美大范圍發生后,我國農產品市場運行相對平穩,除了與貿易依存度較高的個別品種外,目前受國際市場聯動影響不大。
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秘書長許世衛表示,第一,糧食供給有保障。我國糧食產量已經連續5年穩定在6.5億噸以上,口糧供需關系總量平衡有余,完全能夠自給自足。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到66384萬噸,再創歷史新高。大米、小麥進口量僅占全年消費量的1.6%和2.7%,自給率達到95%以上。受種植結構繼續調整影響,去年我國玉米面積小幅略減,但單產有所增加,產量保持增長態勢。隨著國家調增大豆種植面積等政策的出臺和實施,國產大豆面積調增,產量繼續增長,國產食用大豆供給持續寬松,進口依存度逐漸下降。
第二,“菜籃子”產品豐富。水果、蔬菜、水產品一直是我國主要出口優勢產品。受疫情影響,我國部分產品出口可能會受到限制,而這一部分正好可以彌補國內消費者對國際產品的需求缺口。肉類是老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農產品,近年來肉類消費也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受非洲豬瘟的影響,2019年豬肉產能明顯下滑,但隨著促進生豬產能恢復和市場供應的政策措施密集出臺、落地,目前生豬生產持續保持恢復向好的勢頭,預計今年年底我國豬肉產能有望接近常年水平。同時,其他肉類,如禽肉、魚肉等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彌補豬肉消費的缺口。
第三,農產品市場總體運行平穩。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內農產品市場總體保持平穩。疫情較重期間,雖然部分“菜籃子”產品產銷銜接受阻,部分地區農產品價格出現階段性上漲現象。近期,隨著交通運輸逐漸順暢、企業復產復工比例加大,農產品市場價格已基本恢復正常。
據了解,自2014年起,中國已連續6年舉辦農業展望大會,發布未來10年中國農業展望報告。這是釋放權威農產品市場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很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通行做法。每年召開農業展望大會,可以根據最新情況進行預判,對農業監測預警信息進行更新,及時指導農業生產及農產品市場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