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呼和浩特6月23日電 (記者胡左)歐亞溫帶草原東緣生態樣帶,是經向跨國界的溫帶草原大樣帶,樣帶的設置將成為世界上第一條跨越歐亞草原東緣高緯度的國際性生態樣帶,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今天中、俄、蒙三國科學家匯聚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共同探討歐亞溫帶草原東緣生態樣帶的合理保護、利用及草業科學發展趨勢,提高草業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
歐亞草原地處北半球中緯度地區,歐亞大陸交接處,是全球面積最大的草原區,在其所處國家和地區的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全球氣候調節和生態環境有著重要影響。歐亞溫帶草原東緣生態樣帶是我國科學家于2012年提出并得到國際認可的。這一樣帶由中國長城至俄羅斯貝加爾湖由南向北設置,代表了決定歐亞溫帶草原東緣氣候和人為干擾的兩條最重要和顯著的梯度:熱量梯度和草原利用強度梯度,反映了這一區域基本的陸地生態系統特征、生物群區類型和地帶性。樣帶分布在中高緯度對全球較為敏感的區域,南北長1400公里、寬200公里。這一樣帶土地利用方式復雜,生態系統類型多樣,為研究土地利用對草原生態系統的影響及在全球變化中的作用提供了天然研究場所。
“歐亞溫帶草原東緣生態樣帶國際論壇”,旨在促進三國科學家開展對樣帶全面深入研究,促進研究院所、高校間的戰略合作,開展聯合試驗,實現草業資源合理利用與有效保護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