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項研究獲得了863計劃支持,以兩頭我國特有的五指山豬為系祖,采用“仔配母”“全同胞”交配、籠架飼養技術等綜合措施,成功組建了F20—F23代近交系群體,并具有完善系譜,F23的近交系數已達0.993。據項目第一完成人、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馮書堂介紹,科研團隊利用豬全基因組高密度SNP芯片技術與海南五指山豬進行比對,進一步證實該近交系豬的遺傳均質性高,與現有海南五指山豬品種有較大的遺傳差異性,為一種新的種質資源。科研人員還監測了該近交系豬的各個世代的分子遺傳規律,完成了全基因組序列分析,進一步驗證了該近交系遺傳基因高度純合。通過皮膚移植試驗,發現該近交系豬的異體皮膚移植未發生免疫排斥反應,證明其免疫抗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目前,該近交系豬已出售3000多頭,成功應用于人類疾病模型、新藥鑒定、異種器官移植等應用領域。
據了解,近交系動物以其遺傳高度穩定、基因高度純合,以及偏差小、可重復性強,而具有很高的生物學使用價值和研究意義。目前國際上已培育和利用了450多種近交系小鼠、大鼠等,廣泛應用于解決人類疑難病癥、攻克醫學藥學難題;而豬和鼠類相比,與人類有著更大的相似性,其生物學利用價值和經濟開發價值更高,尤其在未來人類異種器官移植研究和應用中將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