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以下簡稱蜜蜂研究所)和山西省晉中市祁縣人民政府主辦、山西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承辦、晉中市養蜂技術推廣站和祁縣養蜂協會協辦的“祁縣梨樹蜜蜂授粉技術研討與現場會”在山西祁縣舉行。
研討會上,蜜蜂研究所所長彭文君表示,養蜂業是農牧業綠色發展的紐帶,集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于一體,在滿足群眾生活需要、促進農業綠色發展、保護修復生態環境、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彭文君介紹,蜜蜂研究所就蜂業創新支撐產業發展、加快產業組織業態變革、將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切實服務蜜蜂產業發展,肩負起國家隊的使命和擔當,積極謀劃蜂業“十四五”科技發展。目前,養蜂業主要是以生產蜂蜜為主,大家都認為養蜂就是生產蜂蜜等蜂產品,是生活資料。蜜蜂授粉為農業增產增效和生態價值及生產資料的屬性還遠未發揮出來。蜜蜂既是生活資料,更是生產資料。
據了解,梨是嚴格的異交授粉結實作物,即需要不同品種花粉互相授粉才能結實。因此,授粉已經成為梨生產中一個重要的環節,花期如何高效高質量的為梨樹授粉顯得尤為關鍵。
“從全球范圍來看,在與人類食品密切相關的107種作物中,有91種作物在不同程度上依賴于授粉,授粉每年所能帶來的經濟價值高達1526億歐元,約占農業總產值的9.5%,在農業生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迸砦木M一步認為,從全球范圍和未來農業高質量的發展來看,授粉已經成為農業生產中一項重要的農藝措施,是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
資料顯示,自2016年起,蜜蜂研究所在深入分析各種授粉模式的優缺點的基礎上,以蜜蜂作為制粉的重要手段,選擇以液體授粉技術花粉的獲得為突破口,無人機的高效噴施為手段,輔以促進花粉在柱頭上萌發的助劑,構建了基于蜂花粉的無人機高效液體授粉技術體系,形成了以蜂花粉活力維持技術、蜂花粉溶于水后的活力保護技術、無人機高效液體噴施技術和蜂花粉柱頭萌發的輔助技術為主體的授粉技術體系。
經過兩年大面積試驗與示范的結果表明,上述授粉方式可使香梨花序坐果率高達81.4%,遠超生產實際需求的30%-40%的花序坐果率。后期每畝增產500公斤以上,每畝增收2000元以上。
彭文君強調,作為國家隊的蜜蜂研究所,我們肩負起自己的職責和使命,將同山西農業大學一起加強梨樹授粉全產業鏈研究、技術的培訓和推廣,科技賦能山西蜜蜂產業和梨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將科技創新轉化為生產實踐,在山西把蜜蜂授粉產業作為梨產業地區一個重要農藝措施,打造綠色發展的生動案例,將小蜜蜂做成大文章,人人爭當生態文明守護的小蜜蜂,充分發揮蜜蜂產業在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
據悉,與會領導、專家和參會代表們先后乘車到達祁縣閆漫村以及平遙縣郝溫村的萬畝梨園蜜蜂授粉現場。授粉現場,閆漫村村委副支書鄭扣全在現場介紹了閆漫村梨樹授粉的發展歷程,蜜蜂研究所副研究員黃家興介紹了梨樹蜜蜂授粉的必要性、優越性以及具體的措施,養蜂師傅張龍介紹了梨樹蜜蜂轉地授粉技術,原山西省農科院園藝所研究員邵有全對山西梨樹蜜蜂授粉的情況作了簡單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