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主辦的“國際農業科技發展峰會”在京召開,此次會議為中國農業科學院成立6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來自全球7個國際組織和18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農業部和農業科研機構高級代表、國內30多家省級農科院、農業大學相關負責人共180余人參加了會議。
農業部黨組成員、副部長于康震出席會議并指出,“三農工作”是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近年來,現代農業建設不斷推進,農業改革創新取得重大突破,成為中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貢獻力量。
農業的國際交流和對外開放不僅是中國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整體外交的重要內容。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農業合作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農產品貿易發展前景廣闊。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一帶一路”建設中的農業科技合作與交流,明確提出要通過聯合開展關鍵技術攻關、成果和品種推廣示范等提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業綜合發展能力,促進沿線國家對人類農業發展成果的共享。
農業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唐華俊指出,近十年來,通過實施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中國農科院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推廣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為保障中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糧食安全和減貧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農科院已與不少“一帶一路”國家開展了深層次交流和多領域合作,產生了一大批重要成果,有力促進了合作國家的農業發展和科技進步。今后將繼續把握“一帶一路”農業合作中突出科技合作先導地位這一契機,積極探索與沿線國家農業科技合作新模式,集結全球多方力量服務于全球農業發展,共同促進聯合國千年發展減貧目標的實現。
會議邀請15位來自國內外農業部、農業科研院所、大學和國際組織的代表作了大會報告。會議設置 “綠色生產技術與食品安全”、“農業科持續發展與科技產業合作”3個專題,邀請國內外專家就相關專業領域的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推廣經驗開展了廣泛交流和分享。
會議期間,全體代表一致通過了《國際農業科技發展峰會會議宣言》。《宣言》強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農業科研機構和農業領域國際組織是開展合作的核心力量,促進要素共享、優勢互補和協同攻關是開展合作的重要舉措,提升沿線各國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促進減貧和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是開展合作的根本目標。
會上還為與中國農科院的國際農業科技合作做出突出貢獻并因此獲得中國政府“友誼獎”的外國專家頒發了“國際友人獎”。(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