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工程科技會議生物育種主題大會近日在北京召開。與會專家們建議,要在生物育種創新能力、種業企業創新能力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業高質量發展。
此次會議由清華大學主辦,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承辦。長城工程科技會議創辦于2015年,旨在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聚焦工程科技領域的前沿動態與創新發展,提供戰略預判和決策參考。
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吳孔明表示,發展生物育種對建設農業強國具有重要引擎作用,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加快推進生物育種向精準化、智能化方向發展。要夯實種質資源育種戰略性基礎,加大種質資源搜集、保護、鑒定和育種材料創制力度。要深化育種理論方法研究,持續推動生物育種關鍵技術創新,使育種技術向精準化、智能化發展,培育新一代重大新品種。
專家們建議,相關單位、部門、企業要在生物育種創新能力、知識產權保護、種業科技創新整體效能以及種業發展生態上持續發力,共同推進生物育種發展。
會議期間,多位院士專家分別就育種5.0時代展望、魚類分子育種、油料作物生物育種、種業創新與農食系統轉型等內容作主題報告。專家們圍繞種質資源挖掘與創新、種業基礎科學研究、生物育種新技術、現代品種設計與培育、種業創新體系與政策開展專題研討。農業農村部等有關部門相關負責人,科研院所、涉農企業的代表等240余人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