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至15日,由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研究會主辦的“2024年農業綠色發展論壇暨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研究會年會”在湖南長沙召開。
余欣榮
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研究會理事長,農業農村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余欣榮做了題為《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賦能農業強國建設》的主旨演講。他指出,要正確把握農業中新質生產力的要義、制定基本原則和科學任務,通過聚焦表型組學、智能農機裝備等核心領域,加快實現農業全鏈條的智能化升級。他強調,要以理論和規劃研究、科技創新戰略、經營制度與政策改革為著力點,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家洋做了題為《育種5.0時代展望:智能作物智造》的主旨演講。他強調,智能作物智造是未來育種5.0時代的一個核心,它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生物技術的深度融合為基礎,通過智能育種預測模型,賦能全基因組選擇、合成生物技術、精準基因編輯。智能品種智造是育種技術革命性突破的主導方向,全面開啟農業智能化發展的新時代。
李家洋
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原黨委副書記、院長單楊做了題為《加強農產品加工儲運,發展綠色農業新質生產力》的主旨演講。他認為,在當今智能化時代背景下,“綠色農業+綠色加工”方能全產業鏈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發展農產品加工儲運新質生產力,必須堅持“強基礎、樹品牌、建平臺”的“三三戰略”打造農產品綠色加工儲運科技創新高地。
論壇交流環節,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所長吳文斌、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趙立欣等6位來自科研院所、地方和企業方面的代表,從實踐探索、模式創新等方面進行交流發言,分享各自領域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成功經驗和有益做法。
專題研討環節,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研究會7個分支機構分別圍繞“農業資源利用與區域發展”“智慧農業與綠色發展融合應用”“農業災害風險管理與防災減災技術應用”“發展設施園藝、提升農業新質生產力”“建立長期固定觀測試驗站的長效機制”“雜交馬鈴薯前沿進展與產業化前景”等6個專題開展深入研討。
會議同期還召開了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研究會理事會,系統總結了2024年工作,審議通過2項管理制度,審議批準成立農業綠色低碳分會和設施農業綠色技術產業化分會的更名。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