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力抓好“三農”工作,深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兩會期間,就推動農村改革、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及智慧農業,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學習強國”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黨組書記張合成進行了專訪。
農村改革進入快車道
改革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法寶。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將“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寫進標題,政府工作報告也凸顯了農村改革的地位和重要性,“可以說農村改革進入了一個快車道”,張合成委員表示。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在張合成看來,解決鄉村全面振興的一些根本性問題要靠改革,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動力來自改革,構建新型城鄉融合體系的必然路徑也要靠改革。
傳統農業需要農業新質生產力激活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正式提出“農業新質生產力”,強調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農業作為最古老的傳統產業,需要新質生產力來激活、來轉型、來升級。
張合成委員認為,農業新質生產力具體表現為四個“新”:一是新技術。人工智能、現代生物技術,以及新能源技術等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將共同形成農業新質生產力的代表。二是新產業。新技術賦能將催生未來產業,農業領域將迎來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設施農業,再到未來產業的梯度布局。三是新模式。讓農業企業多起來、大起來、強起來,讓農業企業真正成為科技進步的主體。四是新制度。依靠改革構建包括要素供給、勞動供給和生產關系供給的新型生產關系。
智慧農業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智慧農業是農業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方向。“農業領域發展智慧農業遇到了一個空前的好時候。”在人工智能技術迅速發展、迅速迭代的時代,智慧農業將為鄉村全面振興插上騰飛的翅膀。
張合成委員認為,發展智慧農業,首先是生產的智能化,如大棚大田的灌溉、植保、收獲采用無人設備,無人耕地,無人收獲等。其次是產銷的扁平化,通過信息化暢通農業流通系統。再次是治理的網絡化,包括高效管理、便捷服務等。“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要警惕市場驅動力不足的問題,讓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場‘無形的手’同向發力;另一方面也要防止過快‘無人化’,讓農民有活干、有錢賺,保護好他們傳統的生產生活。”張合成委員表示,在發展智慧農業的同時,也應注重鄉村文化建設,讓傳統文化在現代鄉村綻放異彩,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