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的食物、有趣的農田、先進的科技,關心糧食和蔬菜、聚焦種子與耕地……
6月26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啟動“第四屆農科開放日”。中國農科院院長吳孔明介紹,科技創新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而良好的科普是營造良好環境、促進科技創新的關鍵。
農科開放日啟動儀式。中國農科院供圖
親近科技,了解農業科研故事
本屆“農科開放日”以“心懷國之大者 科技服務生活”為主題,聚焦種子、耕地、生物安全、農機裝備、綠色低碳、農村發展等重點領域,展出眾多農業科技新成果,米面油、肉蛋奶,花果茶、棉麻日用品等,全方位展現中國農科院科技支撐農業穩產保供的成果。
在油料所,參與者了解不同油料作物的特征。中國農科院供圖
在水稻所基地中,參與者參觀稻田。中國農科院供圖
據介紹,在啟動儀式后,該院分布全國的35個院屬單位,也將結合自身研究特色,開展科普解讀、動手實驗、耕作體驗等百余項豐富多彩、妙趣橫生的活動,邀請社會公眾走進實驗室、試驗田、種質庫等重要農業科研設施,讓大家近距離感受農業科技的神奇與魅力,激發大家對農業科學的興趣和熱情,在青少年的心里播撒下農業科技的種子。在前三屆“農科開放日”,共吸引超過900余萬大中小學生、社區居民、農民等社會公眾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方式走進國家農業科研殿堂,見證農業科技的力量,了解農業科研的故事。
在農機化所展示的新型農機。中國農科院供圖
了解蔬菜,從一盤小菜開始
6月26日當天,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舉行了多種科普活動,農業科學家現場講述“你吃的菜是怎么來的?”
在胡蘿卜區、辣椒區、采后加工區、白菜區、花卉區、種業區等多個展區中,展出了彩色胡蘿卜、西藍花新品種等多種奇異蔬菜。
花卉種苗與月季育種課題組展示了插花藝術。還有5個課題組各策劃了一個與研究領域相關的趣味小實驗,演示實驗過程,講解實驗原理。此外,還設置了展板,邀請現場小朋友寫出參加本次開放日活動的所想所感所悟,并寫下想對2022年蔬菜花卉所說的話。
在蔬菜所,多種奇異的蔬菜吸引了參觀者。中國農科院供圖
保護植物,納米農藥是怎樣的
在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設計了一條特殊的游園路線,參與者簽名后,就能領到一張集章卡。
在科學知識區,小朋友和家長們通過聽農藥科學講堂、看農藥科普視頻、參與科普知識問答的形式了解了農藥的前世今生。在科普展覽區,通過集中講解和實物展示,小朋友們近距離觀察了五顏六色的種衣劑、神奇高效的納米農藥、高大上的無人機施藥裝備以及10分鐘就能知道農產品中有沒有農藥殘留的快速檢測卡。
在科普游戲區,小朋友可以親自參與配置凝膠農藥制劑、移栽黃瓜番茄苗、制作微生物平板、拍攝農機照片等小游戲。最后,完成所有任務的小朋友,還獲得了一份科普大獎禮包。
在植保所,科學家正在講解保護植物的故事。中國農科院供圖
食物故事,健康膳食是怎樣培育的
在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科學家們講述了面向產業需求、培育高質量農作物的故事。
現場還設置了糧食加工產品品鑒環節,向公眾介紹面粉、大米分類,該怎么選購的知識。同時還有多種科普分享活動,如多吃小米、高粱、蕎麥等雜糧為什么對身體有益等。
在作科所,小朋友聆聽著糧食的故事。中國農科院供圖
在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科學家們準備了不同品種的雞蛋,還有白羽肉雞、黃羽肉雞等不同品種的雞肉,開展了雞蛋品鑒、雞肉品鑒、火眼金雞和雞肉品嘗等多種活動。
在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參與者通過多種活動,了解從“農田”到“餐桌”的20年科技之旅。現場觀摩小麥品質評價與面條批量生產線,親自參與制作葡萄酒、面筋等。
科普之旅,了解最新的農業科技
在生物技術研究所,參與者們逛了一次“科普集市”,集市上各種活動琳瑯滿目,有辨識種子、看顯微鏡下的世界等活動,還有會發光的植物、香蕉冰激凌等奇異植物和食品。
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則組織參與者,參觀了北京地理標志農產品京西稻的生產基地,了解京西稻作文化。
在京西稻種植基地,農經所組織小朋友們下田體驗農耕活動。中國農科院供圖
在湖南祁陽,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祁陽紅壤站,參觀者們走進實驗室和田間地頭,了解紅土地改良的故事。
在湖南祁陽,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祁陽紅壤站,小朋友們參觀紅土地。中國農科院供圖
在河南新鄉,農田灌溉研究所內,科學家們則現場介紹水肥一體化設備、大型噴灌機、都市菜園等,講解節水灌溉等現代農業科技。
在浙江杭州,中國水稻所富陽實驗基地,參與者們在濕地稻田中,現場識別植物,在水稻所里,參觀了大米生產加工的流程。
在河南鄭州,果樹研究所內,參與者們近距離參觀和拍攝了葡萄無土栽培、果品加工全過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