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深入推進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擴大油菜面積”。油菜是我國第一大油料作物,在我國食用油供給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長江流域是我國油菜生產主要區域,也是世界最大的油菜集中產業帶,多用冬閑田種植,不與水稻爭地,實行稻油連作還有養地功能,可以促進糧油兼豐。
豆油、菜籽油是我國主要的食用油消費品種,分別占消費總量的45.5%、15.4%。油菜籽和大豆有互相替代作用,但油菜種植無法享受和大豆同等的普惠性補貼政策。目前油菜籽種植比較效益低,菜籽油價格波動大,與國際油價深度捆綁,油脂企業加工菜籽油的利潤低、經營風險大,帶農惠農作用難以發揮。
為此,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員鄧乾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將在今年兩會上提交“大力支持長江流域菜籽油產業發展,提升我國油脂安全保障能力”的建議。
基于油菜是維護國家食用油產業安全的重要抓手、油菜種植收益不高影響農民種植積極性、進口菜籽油對國內油菜產業沖擊大、國內油脂加工企業生存困難這些現實情況,鄧乾春代表建議,由財政部牽頭,國家發改委、農業農村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配合,出臺相關政策,加強對菜籽油產業的支持,充分發揮區域功能優勢,提高我國食用油自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