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16日正式發布其重大使命和“十四五”重點任務清單。圍繞“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支撐鄉村全面振興”核心使命,凝練提出具體使命10項,規劃“十四五”期間重點任務清單78項。
中國農科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唐華俊在回答科技日報記者提問時表示,農業領域長期、基礎、前沿、重大科學技術問題研究,是中國農科院作為農業科研國家隊的“職責使命所在”,“不作部署,就永遠不會有突破”。他透露,“使命清單”的編制,堅持國家使命牽引和科學問題導引,堅持頂層設計和鏈式布局,加快理論發現、技術突破、產品創制、轉化應用的全鏈條創新。“使命清單”的實施,堅持院、所、團隊三級任務協同,堅持分類評價和貢獻導向。后續,還將圍繞院級使命清單,發布系列科技行動,各研究所和科研團隊也要制定使命清單,形成務實、前瞻、系統的使命清單體系,真正讓各創新單元明晰使命定位,明確科研創新方向和重點任務,“解決以往科研項目‘小作坊式’交叉重復問題”。
中國農科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漢中介紹,使命清單圍繞“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支撐鄉村全面振興”核心使命,凝練提出糧食安全、營養健康、耕地保護、疫病防控、綠色發展、智慧農機、基礎研究、前沿交叉、資源數據、區域發展10項具體使命;并圍繞十大使命,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78項重點任務清單。他以使命二“推進農產品優質安全與營養健康”中重點任務之一“優質高值經濟作物新品種培育”為例,指出,當前我國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中存在的最大短板是,食用油和飼用蛋白對外依存度過高,年大豆進口量已超過1億噸。針對這一“最大短板”,該項重點任務中的油菜“雙50計劃”提出,到2030年油菜含油率達到50%、單位產油量比2020年主栽品種增長50%,該計劃目前已經“初戰告捷”。計劃成功實施后,不僅能有效提高國產食用油的可靠、健康供給,還能把1億多畝南方冬閑田有效利用起來。
據悉,目前我國農業科技整體水平已進入世界第二方陣,由跟跑為主,轉變為跟跑、并跑、領跑并行,2020年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0%以上,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6%以上,品種對單產的貢獻率達43%以上,畜禽水產品種良種化、國產化比重逐年提升。但對標世界農業強國,我國在邁向世界農業科技強國的道路上剛剛走完2/3路程,正處于“爬坡過坎、奮力沖刺”的關鍵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