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30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合支持的首屆農業研討會在京召開。本次會議聚焦“農業綠色發展的前沿技術創新及其應用”主題,圍繞“數字農業與智慧農業”“種業創新技術”和“中非農業合作”等議題,匯聚各國農業發展新經驗,分享農業發展新成果,探索農業合作新模式。會議旨在促進世界各國科學家對話與交流,推動農業綠色發展與科技創新,更好服務于世界糧食安全與農業可持續發展。
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吳孔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蘭玉杰,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鄭志杰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吳孔明表示,中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中國農科院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農業科研國家隊,始終以解決中國農業發展重大科技問題為己任,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原創成果,為推動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和促進全球農業科技進步作出了積極貢獻,未來愿與各方一道,持續鞏固好合作基礎,共同謀劃好新的合作潛能,達成更多有利于全球農業科技發展的行動計劃,推動農業實用技術和良好實踐經驗在亞非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推廣應用,更好服務世界糧食安全與農業綠色發展。
蘭玉杰表示,從戰略高度推動國際農業和糧食合作,對于促進各國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自然科學基金委作為中國支持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的主渠道,目前已與54個國家和地區的103個機構和國際組織建立了合作關系。蓋茨基金會是自然科學基金委重要的合作伙伴,雙方已共同資助26個合作研究項目,取得多項重要成果,未來也將在農業、食品、健康領域繼續拓展和深化合作。
鄭志杰表示,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單獨解決當前世界所面臨的饑餓危機,全球性的問題需要全球性的解決方案。農業領域的創新與合作有可能扭轉危機局面,讓人們獲得充足且富有營養的食物供給。蓋茨基金會正與政府、私營部門、研究單位、金融機構、地區性和國際組織攜手合作,開發和交付發展中國家最迫切需要的產品、技術和項目,幫助農民種植營養豐富、高產的作物,推動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農業發展。
據介紹,蓋茨基金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農業科學院形成長期合作伙伴關系,2008年起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合作培育了具備抗逆、抗病、抗蟲、節水抗旱特性的“綠色超級稻”,幫助包括中國在內的近二十個亞洲和非洲國家取得相關進展。2022年,針對“應對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的作物育種技術和策略”“農業綜合天氣指數保險研究和實施”兩個領域,蓋茨基金會支持科研人員開發創新解決方案,幫助低收入國家應對威脅農業生產的氣候挑戰。此次農業研討會在農業前沿問題上進一步促進科研人員的分享與對話,搭建重要的國際合作交流平臺,促成全球伙伴更緊密的合作、激發更有效的行動,讓農業科技盡快惠及有迫切需求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