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第六屆農科開放日正式啟動。當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簡稱植保所)舉辦了“踐行植物醫生使命 守護國家糧食安全”主題科普專場活動,吸引了1000多人前來參與活動。
在主會場,植保所以“農業生物安全”為主題設置了“研究所科普活動宣傳”“明明白白轉基因”“舌尖上的安全”主題展板,宣傳植物保護的科普工作。此外,還展出了部分植保科研儀器設備,如雷達、無人機、飛行磨,以及植保特色文創用品,如團扇、背包、T恤、撲克、拼圖、書簽等,并與小朋友們開展了趣味互動實操。
植物保護研究所張蕾研究員在科普大講堂現場講解“遷飛---最危險的浪漫”,帶著觀眾一起走進神秘的遷飛昆蟲,來邂逅一場最危險的浪漫;謝家建研究員、張昊副研究員等向參加活動的家長和小朋友們講解轉基因作物、舌尖上的安全等公眾較為關注的生物安全問題,科普了植物生物安全的基本知識。??
在植保所分會場科普宣講區,年輕的科學家劉永強副研究員,圍繞“走進葡萄的小世界”講述了葡萄起源、品種及特點、栽培及病蟲害防控、文化等,讓小朋友們了解了葡萄從田間到餐桌的過程,圖文并茂地欣賞了葡萄與葡萄園的美。女科學家劉文文,以“悄悄搬家的植物病毒”為題,講解了目前在我國比較科學有效的防控策略。女范潔茹副研究員,聚焦“誰讓植物生病了”,讓小朋友們了解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菌的種類,以及傳播方式,還有相當專業的侵染特性。科研工作者通過耐心細致、生動形象的講解,讓小朋友們輕松學到新知識。
觀察植物線蟲
在科普展覽區,參觀的家長和同學們,通過觀看34張展板,聆聽12位講解員的解說,從植物病害種類、診斷法則、防治理念、病蟲害防治條例等知識。通過實物展示物種活體、實物標本,讓小朋友們識別病害,走進微觀世界。小朋友和家長看得仔細,通過顯微鏡觀察到真菌、細菌、病毒、線蟲等病害癥狀和病原物的形態,體驗作為植物醫生如何診斷、識別病害,開闊了視野。
在植物病害防治示范區,科技工作者認真講解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現場展示各種誘捕器,天敵昆蟲、孢子捕捉儀、預測預報器等產品和儀器,利用視頻演示了無人機作業助力“飛防”病害。
在科普游戲區,每個家庭對“我愛祖國、五谷豐登、春暖燕來”等主題的種子畫手工制作活動興趣度極高,一雙雙靈巧的小手,將小小的種子,變成了生動有趣的畫作。在參與識別“五谷”活動后,小朋友們還積極參與小麥、水稻、玉米、大豆、蔬菜等農作物的種植活動。
體驗農作物種植
據悉,第六屆農科開放日植物保護研究所分會場活動融入了農業科研場景,展示了植保研究成果,激發了小朋友從小講科學、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熱情,提升了公眾對守護農業生物安全和糧食安全、筑牢國家生物安全屏障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