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最神奇的存在,而有關生命科學的神秘現象,值得我用一生的時間去研究。高中時,我想成為一名醫生,但我的高考分數不夠,最后只好改學畜用藥專業。”前不久,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主任陳化蘭獲得“2016年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后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素有“女性諾貝爾獎”之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給陳化蘭撰寫的頒獎詞中寫道:她對禽流感病毒所做的杰出生物學研究,使我們可以開發和應用有效疫苗。
低調個性但不刻板
“我很真誠,也很執著,對一千件事可能都不感興趣,但對我感興趣的事情我一定要把它做好。”說起自己的特點,陳化蘭直言不諱。
陳化蘭平時十分低調,工作之余會刻意躲避媒體。當媒體普遍認為她喜歡默默地作科學研究,不愿發表看法時,她會直接駁回誤解:“你不能這樣說。我要說話就必須在我的科學研究范圍之內說話,不光在中國說,在國際上也說,至于有些東西我自己都沒弄明白呢,我怎么會去說呢?”
她的率真擊中了記者的獵奇心理。“記得一次你獲得了1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這筆錢你去做什么了?”面對記者的提問,陳化蘭順著鼻梁推了一下自己的眼鏡說:“你別想讓我說出什么特偉大的話來。干什么?買皮靴!是的,沒錯,我喜歡靴子。”
當她大笑著告訴記者她真的沒什么興趣和愛好時,當她給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分別打九十分時,這位女科學家給記者的感覺是輕松和快樂。
“只要我有時間,我每天堅持游1000米,或者每天走40分鐘的路。因為我要保持身體的健康,身體是本錢嘛。”作為一名女性科學家,陳化蘭并沒有太多的刻板,反倒是更多凸顯出女性的風韻與知性。
走出西北,回到東北
陳化蘭1969年出生在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北灣村,貧窮而落后。像所有農村的女孩一樣,要通過考大學走出小山村的愿望也在她心中萌發。想要考上大學,她必須先考上縣城的高中。高中入學考試有六科,但陳化蘭只考了五科,因為從小學到初中,村里沒有英語老師。不過這五科成績也足夠讓她拿到高中錄取通知書。
按常理,農村女孩進縣城讀書,應該挑燈夜讀、起早貪黑。而陳化蘭是全班唯一只要熄燈就安靜入睡的。她也不參加學校的早操,要睡到同學出早操回來。為此,老師多次找她談話,陳化蘭堅持“睡不好覺就上不好課”。由于她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時間長了,老師也不再找她談話。
但她高考考“砸”了,分數無法確保她進入她最理想的專業——醫學,最終她進入甘肅農業大學獸醫學專業,先后獲學士、碩士學位,歪打正著地邁出了攀登科學高峰的第一步。
1994年,陳化蘭在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攻讀傳染病與預防獸醫學專業博士。1997年博士畢業后,她跟隨導師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繼續從事禽流感研究工作,并獲得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深造的機會。
美國疾控中心的工作條件讓她大開眼界,當時,在哈爾濱要想使用一臺PCR儀器必須得提前兩到三周進行登記。而在美國,每一位科學家都配有一臺這樣的儀器。1997年,她在哈爾濱領到的一個月工資只有500元人民幣。1999年,她留學美國領到的一個月工資是3000美元。但3年后,陳化蘭覺得自己的技術、思想都比較成熟了,“再在國外呆一天,對自己都是一種浪費,必須回來,回來可以作很多研究,并且這些研究對中國來說很重要。”
就這樣,2002年底,年僅33歲的陳化蘭回到那個冰冷的前哨——哈爾濱,并開始領導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此舉讓她抓住快速進入流感研究的重要位置的機會。
戰斗在前線的“流感偵探”
陳化蘭回憶2002年剛回國時,她問上司于康震應該從事什么研究時,他告訴她:“只要是研究流感什么都行。家禽禽流感已經在幾個國家中暴發了,而中國的農場在生物安全方面卻很松懈。如果中國的禽鳥中出現了一種高致病性的病毒,這將意味著大麻煩。”
彼時,該實驗室剛成立不久,在陳化蘭的主持下,實驗室加強了禽流感流行病學監測和研究的力度,建立了系統、完整的內地禽流感病毒種毒株資源庫及其流行病學信息數據庫,并成為內地所有禽流感疑似病例的終裁性診斷鑒定機構。
國內禽流感疫情每次發現的最新情況,都要由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來最終確認。2005年青海湖候鳥禽流感疫情突然暴發后,在病毒危害程度不明的情況下,她深入疫區采集病料,拿到了第一手實驗材料。她主持研制的新型H5N1禽流感滅活疫苗是國際上首次研制成功并推向大規模應用的流感病毒反向基因操作疫苗。
此外,陳化蘭的研究成果在幫助埃及、越南等世界多國狙擊禽流感的戰役中同樣貢獻卓著。
2013年,陳化蘭入選英國《自然》雜志評出的全球科學界十大人物,被譽為“戰斗在前線的‘流感偵探’”,理由是她“幫助中國平息H7N9禽流感疫情”。
“流感偵探”陳化蘭在談起流感病毒時說:“任何人知道禽流感病毒會感染人并且導致嚴重的發病甚至是死亡,都會感到恐懼。就像2013年的H7N9剛暴發時,我們會認為它很厲害。但當我們對它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以后,才知道家禽中的H7N9病毒實際上并沒有想象中的可怕,而是在人體內復制后才變得對人致病力增強。”
盡管總喜歡強調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很平淡、很平實”,但是陳化蘭又說,“單憑自己的興趣做研究、發論文,并不是我工作的全部。掌握疫情,準確診斷,幫助國家作出正確的決策,研究出更好的防治方法和疫苗,才是我最重要的任務。如果在某個學術雜志上發了一兩篇文章,因而名聞天下,可是中國的禽流感卻沒有得到控制,這將是我的一種恥辱。”
對話陳化蘭
《中國科學報》:你希望自己從事的工作對科學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
陳化蘭:我是研究流感病毒的病毒學家。流感病毒是主要的動物性病原體。我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夠幫助人們全面認識流感病毒,以采取更好的措施來保護動物和人類不受流感病毒的侵害。
《中國科學報》:你希望自己從事的工作對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陳化蘭:我的研究注重禽流感發病機制和疫苗研制。我們的研究成果極大地豐富了我們對這些病毒的認識,為流感病毒控制和流行性病毒預防提供了重要信息。我們研制的疫苗保護了幾十億禽鳥免受禽流感病毒的致命威脅。因此,我們的研究成果對家禽業、動物健康和人類公共健康已經產生并且會持續產生重大影響。
《中國科學報》:在中國,科學家們面臨的挑戰是什么?
陳化蘭:盡管科研預算在不斷增加,但財政支持的不足依然是大多數科學家所面臨的主要挑戰。
《中國科學報》:可否談談你研究工作中的亮點?一個“瞬間靈感(Eureka moment)”的時刻,就是長期研究一個問題,突然找到答案的時刻?
陳化蘭:作為病毒學家,我經歷過許多這樣的時刻。一個令我們印象深刻的例子,在我們研制一種重要疫苗,努力想得到正確重組體的時候。歷時兩年的辛苦努力后,我們正準備放棄時,應運而生的病毒“跳”進了我們的盤子,我們稱之為上帝的禮物!
《中國科學報》:在你的職業生涯或個人生活中,是否有人曾起到導師或榜樣的作用,鼓舞著你取得更大的成就?
陳化蘭:當我開始研究流感病毒時,我曾閱讀Robert Webster博士和河岡義裕博士的眾多著作。他們將畢生精力奉獻給流感研究,同時他們也是我年輕時的榜樣。
還有幾位中國的科學家也鼓舞了我。他們不僅在各自領域作出了重要貢獻,也參與了行政工作,推動了中國的科學發展。
《中國科學報》:你對女科學家的職業發展有著什么樣的見解?女科學家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么?她們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陳化蘭:如果女科學家能夠穩妥地處理工作和家庭(男人無須考慮洗衣服、育兒等等),那么她們就能在科學領域取得同男性一樣的出色成績。
《中國科學報》: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對你有什么意義?
陳化蘭:這個獎項對我而言是個很大的榮譽;它意味著我在科學領域的貢獻得到了至高級別機構的認可,它鼓舞著我在未來要再接再厲,更加勤勉。
分享到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揎椪{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