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飲料。關于茶葉改善記憶的功能,在我國很多古代的醫學書籍中都有記載,稱茶“久食益意思”者有《華佗食論》、稱“益思”者有《茶譜》和《茶經》;稱“能誦無忘”者有《述異記》;稱“使人神思闿爽”者有《本草綱目》;稱“醒神思”者有《調變類編》等等。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飲茶對人體記憶和認知功能的研究不斷深入,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科學家在2001年首次報道了飲茶對幾種與記憶功能相關的酶活性的影響,其中包括乙酰膽堿酯酶、丁酰膽堿酯酶和β-促分泌酶等。乙酰膽堿酯酶是一種神經遞質,它可以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傳導,它的正常功能是水解神經觸突處釋放出的乙酰膽堿,起著調節乙酰膽堿水平的作用。丁酰膽堿酯酶的功能和乙酰膽堿酯酶相似。β-促分泌酶與老年性癡呆病患者腦中的淀粉樣蛋白質的形成有關。
目前,許多對老年性癡呆病患者所用的藥物都以降低丁酰膽堿酯酶和β-促分泌酶為目標,延緩老年性癡呆病患者的發病過程。英國科學家認為,老年性癡呆病患者腦的某些部位出現膽堿能的活性下降。在人的衰老過程中膽堿能會逐漸降低,在發生老年癡呆性疾病和帕金森氏癥時會加速這種膽堿能活性的下降過程。
而綠茶和紅茶的提取物都具有抑制乙酰膽堿酯酶和丁酰膽堿酯酶的活性。另外茶葉提取物還可以通過提高α-促分泌酶活性或抑制β-促分泌酶活性使得有毒的β-淀粉樣肽累積減少,達到預防和治療老年癡呆性疾病和帕金森氏癥的目的。
茶葉改善記憶的主要成分和作用機理是什么呢?日本和韓國的研究都表明,茶葉中的兒茶素類化合物如EGCG和茶葉中特有的茶氨酸(Theanine)都具有改善記憶和提高人腦認知的功能。
其作用機理主要有五個方面:
(1)抗氧化。日本的研究表明,人體長期攝入綠茶的兒茶素化合物后,一方面可以增進抗氧化酶類的活性,另一方面可以對β-淀粉樣肽的產生起抑制作用,同時提高海馬神經的形成。
(2)通過血—腦屏障,與腦組織中鐵離子的螯合作用。茶葉中的兒茶素EGCG業已證明可以通過血—腦屏障,并與鐵離子螯合能力較強,能夠減少患者體內β-淀粉樣肽水平以及延遲或阻止神經元的死亡。
(3)調控腦細胞生存和死亡的基因。低濃度的EGCG(<10μM)可以促進細胞死亡和前凋亡基因的表達,如bax、bad、caspase-1、caspase-6、cyclin-depenent kinase 抑制物 p-21和細胞周期抑制物gadd 45。
(4)調控與記憶功能相關的酶活性。綠茶和紅茶的提取物具有抑制乙酰膽堿酯酶和丁酰膽堿酯酶的活性,提高α-促分泌酶活性或抑制—促分泌酶活性等作用,從而消減β-淀粉樣肽在大腦中的積累及其毒性以及減輕老年癡呆癥患者由β-淀粉樣肽誘導的認知能力降低的病理學癥狀。
(5)調節腦中的5-羥色胺(血清素)和多巴胺水平。茶氨酸能調節腦中的5-羥色胺(血清素)和多巴胺水平,能夠改善腦的記憶學習和認知能力,減輕腦部的氧化性損傷。
喝什么茶和喝多少茶可以改善記憶和預防神經退化性疾病呢?日本的一個包括1003名70歲以上人群的調查顯示,每天飲綠茶2杯或以上(每杯100ml)的日本老年人,認知受影響的風險比每周喝茶少于或等于1杯的人群低64%,每周喝綠茶4~6杯或每天1杯的人分別比不喝茶的人群低38%。美國的調查表明,每天飲茶2杯或以上的人發生帕金森氏病的危險性可降低28%~60%。
另外,挪威、芬蘭、新加坡等國的調查也表明,飲茶(紅茶)可提高老年人的認知能力;每天飲茶(紅茶)3杯或以上(每杯200ml)的人發生帕金森氏癥的危險性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