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北京中農富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農富源”)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以下簡稱“資劃所”)正式簽署了蔬菜尾菜生物快腐還田科技成果轉化協議。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蔬菜尾菜產生量超過4億噸,這些尾菜富含氮、磷、鉀、鈣、鎂等養分,以及有機質、多種氨基酸和糖類等,是重要的農業資源。
“蔬菜尾菜若不及時利用,容易招引蚊蠅,產生異味,甚至形成地表徑流,對環境造成污染。當前,我國蔬菜尾菜浪費現象較為嚴重。農民們不愿將其還田,主要是因為尾菜自然腐解過程中會積累病原菌,從而引發作物病害。”資劃所副研究員、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高淼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為此,高淼課題組研發出一種蔬菜尾菜快速腐解菌。這種菌能夠迅速分解番茄、辣椒、娃娃菜等多種蔬菜尾菜,并具有促進作物生長、拮抗土傳病原菌等功能特性。在此基礎上,課題組進一步研發了“蔬菜尾菜+快速腐解菌+有機肥+功能菌”四位一體的原位還田技術。該技術在蔬菜尾菜直接還田中應用后,能夠減少化學底肥使用量10%,同時增加下茬作物產量10%,提高土壤中有益菌的豐度,并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豐度。
“除了直接還田,該技術還適用于還田悶棚場景,能夠提升土壤溫度3攝氏度,使土壤最高溫度達到60攝氏度,從而有效殺滅大部分土傳病原菌和根結線蟲,提高尾菜處理效率,并減少農藥的使用量。同時,該技術還能夠與滅茬機、滅茬旋耕機等農機設備結合使用,可顯著節省人力資源和人工成本,提高作物的種植效率。”高淼說。
目前,該技術已在山東、甘肅、河北、河南、內蒙古、海南、湖北、北京等省市進行了示范應用,并在山東壽光和甘肅永昌分別建立了設施和露地蔬菜尾菜四位一體原位還田技術的定位試驗站。
資劃所副所長張繼宗表示,該技術解決了蔬菜尾菜原位還田的技術難題,實現了尾菜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此次合作協議的簽署,將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
中農富源董事長屈凡河表示,本次科技成果轉化,為蔬菜種植后和市場售賣中尾菜殘留難處理的問題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這項技術不僅能夠有效解決蔬菜尾菜的處理難題,還能將尾菜轉化為有機肥料,減少農業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提高土壤肥力,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