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規劃‘十五五’的關鍵之年。”1月13日,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吳孔明在2025年工作會議上表示,中國農業科學院將優化提升創新工程,全面加強有組織科研,深入推進科技創新組織系統化、攻關體系化、支撐服務建制化,努力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為農業強國建設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吳孔明表示,2025年,中國農業科學院將基礎前沿研究和基礎性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優化基礎科學研究中心布局,推動科學中心與全國重點實驗室深度耦合;將遵循基礎研究規律,把握交叉融合趨勢,鼓勵跨單位跨學科合作,重點加強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學科領域的戰略部署。
同時,還將堅持做好基礎性長期性科技工作,如種質資源收集保存、精準鑒定和共享利用,以及農業農村長期因子綜合觀測網建設等。
在戰略性重大科技攻關方面,中國農業科學院將聚焦種業創新、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生物安全科技創新、現代設施與智能農機裝備研發應用以及農業發展綠色轉型技術等關鍵領域,實施一系列科技攻關行動。
例如,在種業創新方面,中國農業科學院將加快高油高產大豆、抗蟲耐逆高產高蛋白玉米、優質高產水稻等作物重大品種培育,以及節糧高效優質生豬、肉羊和優質抗病肉鴨等畜禽新品種培育。這些舉措旨在提高我國農業生產的自主性和競爭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我們將面向農業穩產保供和鄉村全面振興的需求,依托產業專家團、區域中心和試驗基地,加強技術集成和示范,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積、規模化推廣應用。”吳孔明指出,中國農業科學院將全鏈條服務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踐行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圍繞豐富肉蛋奶、菜果茶、菌菇筍等多種食物供應,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支撐。
同時,還將優化完善“科技包縣”模式,以鞏固提升幫扶產業為重點,助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做強農產品加工業、壯大農業企業、培育新產業新業態。
在國際合作方面,吳孔明介紹,中國農業科學院將加快農業科技“走出去”步伐,推動農業技術和成果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將充分發揮“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作用,推進中非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等平臺建設;并持續推動農業科技“走出去”和“引進來”,深入實施沿邊跨境農業科技國際合作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