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周錚) 由中國政府和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共同資助的“為非洲和亞洲貧瘠地區培育綠色超級稻”項目,是建國以來我國最大的農業科技國際合作項目。3月11日至15日,項目二期啟動會在海南省三亞市舉行,這標志著項目進入了研究發展新階段。來自國際水稻研究所、非洲水稻中心、亞洲和非洲16個目標國家的近40位水稻科學家和100余位中國水稻科學家參加了項目啟動會,農業部副部長、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李家洋院士到會并致辭。
據主持“綠色超級稻”項目的我國著名水稻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黎志康介紹,“綠色超級稻”項目的目標是培育具備高產、穩產同時少施化肥、少打農藥的水稻品種。項目要在16個亞、非目標國家和中國西部5省發展和推廣“綠色超級稻”1100萬公頃以上,使這些地區的水稻產量增加30%,帶動這些地區至少2000萬稻農增收26億美元以上。
據了解,由于“綠色超級稻”項目第一期出色完成了既定目標任務,蓋茨基金會批準項目延續至二期,資助額度為1500萬美元。項目第二期將重點實現8個主要目標:一是利用穿梭分子育種策略,為亞非目標國家培育第二代綠色超級常規稻和雜交稻;二是對GSR育種項目使用的3000份親本和水稻核心種質資源進行重測序,根據重測序的結果發展可用于水稻分子育種的SNP基因型鑒定技術平臺并建立世界上最大的水稻基因組信息平臺;三是在目標國家開展新培育的GSR品種試驗和釋放工作;四是在目標國家建立GSR品種的高效種子生產和品種推廣體系;五是依據不同目標環境,發展新培育的GSR新品種配套栽培管理技術;六是在目標國家開展GSR育種技術和種子生產能力建設;七是在目標國開展GSR項目的社會經濟效益與影響力評估;八是建立高效的項目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