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武漢5月29日電(記者黃艷)我國油菜-玉米周年綠色高產高效技術模式示范現場會29日在湖北襄陽召開。記者從現場會上獲悉,我國糧油輪作新模式成功實現多技術集成,將育種、農機、農藝、測土配方、秸稈還田等新技術有機融合,實現“糧油兼豐、綠色高效”。
在位于襄北農場的試驗田現場,記者看到,分段式收割機先將成熟的油菜籽割倒,然后再自動撿拾脫粒,同時將絞碎的秸稈還田,徹底改變了油菜籽收獲依靠人力的傳統。
現場技術人員介紹,油菜籽收貨后,可以直接進行玉米的機械化播種。待到玉米成熟,也是機械化收獲,從而實現全年全程機械化生產,大幅節省人力、提升生產效率,且真正實現了“糧油兼豐”。
根據測算,油菜籽畝產達到224公斤,增產19.2%;油菜籽后茬的玉米每畝增產10%,節肥10%左右,養分利用率提高8%左右,周年經濟效益每畝增加30元。
據這項技術總協調人、中國農科院油料所所長王漢中介紹,油菜-玉米輪作模式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品種選育和農機農藝技術集成。油菜“中雙11號”和玉米“中單808”具有優質高產和高抗性的優點,并且都適合機械化收割。此外,肥料減施、農藥減施技術以及秸稈快速腐解技術的集成,減少了耕地面源污染,提升了土壤有機質。
當前,耕地和水資源制約的“紅燈”、勞動力和生產資料投入成本抬升的“地板”、國際競爭帶來的農產品價格“天花板”,已經成為新時期我國農業發展的新挑戰。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孔明表示,必須依靠科技進步,以綠色、高產、高效為目標,推動農作物的機械化、輕簡化、集成化、規模化和產業化,才能應對日益嚴峻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