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山東省禹城市召開了“國家小麥產業體系德州試驗站大面積單產提升推進會”,來自體系各示范縣的負責人、種糧大戶代表及相關技術人員等30余人參加會議。
此次會議圍繞小麥大面積單產提升,重點針對當前小麥生產存在的“旺”、“旱”問題,提出“能落地、見實效”的技術方案。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國家小麥產業體系德州試驗站站長袁亮指出,“旺而不壯、上旺下弱”是當前小麥生產存在的重要問題,應及時采取鎮壓、化控等技術。在水肥管理方面,常規早管必導致倒伏、旺上加旺、病害加重;常規晚管則導致虛旺轉弱,影響穗數和花芽分化。因此,早管晚管應結合,早管應該注重磷肥及中微量元素應用,以“促根促壯防病防倒”為核心,促旺轉壯;晚管重視拔節期水肥,保障花芽分化及后期營養供應。另外,部分地塊出現干旱,嚴重干旱地塊須及時澆“保命水”。未來,氣候變化可能導致小麥非正常生長成為常態,德州試驗站將加快小麥非正常生長試驗研究平臺和大面積示范基地建設,為小麥提供穩產高產技術支撐。會后,與會人員實地觀摩了中國農科院禹城試驗基地的耕作模式、秸稈還田、高產創建等長期定位試驗和禹城辛店洪旗種植專業合作社,就當前小麥管理進行現場交流。
此次會議還邀請了平原魯旺農場、興隆中興家庭農場、辛店洪旗合作社等大型種植企業和種植戶代表參加,共同交流小麥大面積單產提升的經驗、做法和絕招,推進導航播種、導航鋪滴灌、無人機施肥施藥、自動化管理等現代技術的應用。大面積增產既包括大農戶也包括小農戶,針對小農戶技術難落地的問題,未來將持續推進和完善“大農戶服務小散戶”的做法,建立“政府+科研單位+企業+大戶+小戶”的小麥單產提升聯合體,不斷提升增產技術覆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