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基礎研究工作會議在廣東省深圳市召開。會上發布了《中國農業科學院關于加強基礎研究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全院以基礎科學研究中心為引領開展有組織的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核心技術創新的總體工作框架。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泉,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是推進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然要求。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為農業科技領域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進一步強化職責使命,打造學科、任務、人才、平臺、生態五大體系,推動建立有組織的基礎研究體系。根據實施意見,將構建完善以基礎理論為源頭,前沿技術為核心,學科交叉為手段,長期觀測為保障的農業基礎研究學科體系,培強傳統優勢學科,補齊短板弱項,前瞻部署跨學科研究;布局農業基礎研究任務體系,加強農業基礎性長期性工作,強化體系化應用基礎研究,注重前沿核心技術創新;打造農業基礎研究人才系統,造就基礎研究頂尖科學家和領軍人才,培育基礎研究優秀青年科學家群體,持續加強基礎研究后備力量;構建農業基礎研究平臺支撐體系,打造基礎研究創新高地,提升農業基礎研究條件能力,建立高影響力的農業學術交流平臺;建立農業基礎研究良好生態體系,構建農業基礎研究開放合作格局,完善基礎研究選題和協同機制,改革基礎研究評價機制,建立基礎研究重大產出獎勵機制,加強前沿基礎研究知識產權保護,培育基礎研究創新文化。
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吳孔明表示,中國農業科學院要進一步圍繞國家重大需求,緊盯世界農業科學前沿,發揮建制化、多學科優勢,踐行新型舉國體制要求,集合全院基礎研究優勢團隊開展跨學科、跨團隊的農業基礎研究,推動實現具有辨識度的重大科技原始創新和前沿核心技術突破,為產業關鍵技術創新和技術模式集成提供“源頭活水”,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和農業強國提供堅實支撐。
農業農村部科學技術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基礎研究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要把握好基礎研究的定位與分類,處理好共性與個性的關系;要把握好基礎研究的戰略需求和產出應用導向,處理好自由探索和有組織科研的關系;要把握好基礎研究的科學規律和科學家精神,處理好甘坐冷板凳和高水平保障的關系,以高質量創新支撐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