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本網記者從中國農學會科技情報分會、河北省農業廳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在河北石家莊舉辦的全國農業信息智能服務技術高層論壇上獲悉,農業信息智能服務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方向標和指示燈,是現代農業騰飛的發動引擎,未來我國的農業信息智能服務將呈現服務理念人性化、服務技術數字化、服務對象精準化、服務方式自動化和服務渠道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據中國農學會科技情報分會理事長、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所長許世衛介紹,農業信息智能服務以農業種植、養殖、加工、經營過程中各類事件為服務對象,以基礎海量數據、動態即時數據獲取和智能信息處理系統為核心技術,以分布式、互動性、主動型、自動化等為特征的信息服務,其核心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農業生產的各種要素,進行數字化采集、科學化管理、智能化控制、精準化服務,提高管理支持,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業效益。
許世衛對記者說,農業信息智能服務技術是農業發展的強身劑和催化劑,是解決當前農業發展危機問題的重要途徑。通過農業信息智能服務,可以科學指導農業生產、管理和經營,幫助農民快速、準確、全面地了解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市場,指導農民進行生產經營決策,避免生產的盲目性、盲從性;可以借助集約化、機械化等手段,簡化管理程序、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減少農業用工數量,提高農業生產的自動化水平,從而相對解決勞動力成本上升問題;可以通過風險分析,進行早期發現、早期預警、早期干預,防止生產消費的大起大落,從而相對保障農業生產的穩定性;可以通過點對點的個性化服務,有針對性地迅速普及農業科技知識、及時傳輸農業市場信息,有利于提高農民素質和培養新型農民,增加農業產業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從而相對提高農業比較效益;可以通過指導產業規劃、教育培訓,整合農業資源,推進“田間”管理數字化,實現精準灌溉、施肥和用藥,從而相對緩解農業可持續性挑戰。
許世衛告訴記者,農業信息智能服務技術是在農業信息技術的基礎上,緊密圍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助推現代農業科學化發展和兼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綜合目標的有效技術系統,是針對農業生產經營的不同對象、不同需要,為提供個性化、精準化、智能化服務而采取的有效技術,已成為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農業信息化發展前沿技術領域。農業信息智能服務技術包括農情精準獲取技術、數據自動處理技術和信息推送應用技術,其中農情精準獲取是農業信息智能服務的基礎和前提,農情數據自動處理是農業信息智能服務的關鍵和核心。
據了解,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為精準獲取農情信息,制定了農情信息分類標準和編制各類農情信息分類代碼表,研究形成了農情信息規范采集標準;首次提出了全息農產品信息的概念,實現了農產品信息實質和數據表達的一一對應;初步成功研制了基于無線網絡的手持市場信息采集終端系統,支持的農產品品種近百種,采集指標超過10個,日采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超過10萬條,實現了市場信息的即采即報;采用無線傳感器技術、GPRS通信技術,研究構建了基于無線傳感器的作物生產環境信息自動采集系統,提高了信息采集的時效性和準確率;采用基于規則表達式的網頁信息自動采集技術構建的農業實用技術信息采集平臺,實現了實用技術信息的自動采集。在農情數據自動處理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綜合應用系統學理論、模擬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模擬可視化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建立的《小麥、玉米及其連作環境模擬模型》和“農田水肥數據實時處理模型”,解決了農業生產科學管理、資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開發的基于人工神經元網絡和模糊邏輯的農業系統預測建模工具軟件解決了科研中模型工具缺乏問題;研究的農業信息數據融合技術,實現了農業生產環境信息、農業生產過程信息的多元融合,為數據分析、生產決策、智能服務奠定了基礎。為及時獲取研究對象的真實信息、快速進行科學研判、實現早期預警、指導適時調控,實現農產品生產風險、農產品消費需求和農產品市場價格的早期預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把分析預警形式由常規監測向熱點跟蹤擴展,預警內容由總體供求向產業鏈全過程監測擴展,預警周期由中長期向短期監測擴展,預警覆蓋由全國向省域、市域、縣域擴展,預警品種由“菜籃子”產品向“大眾農產品和小品種”擴展,建立了農產品數量安全早期智能分析預警技術體系。這些基礎、核心技術所取得的重大進展,為農業信息智能服務引領現代農業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梁寶忠)
分享到
[農業部網]農業信息智能服務為現代農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發布時間:2010-12-07
|來源: 《農業部網》2010年12月6日|作者:admin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