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近日召開2023年院工作會議,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吳孔明表示,我國農業科技整體實力已跨入世界第一方陣,農業領域高被引論文數量和發明專利申請量都穩居全球第一。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由2012年的54.5%提高到2021年的61.5%,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從2012年的57%提高到2021年的72%以上,科技已成為農業農村發展最重要的驅動力。
2022年,中國農業科學院統籌疫情防控與科技創新,高質量完成全年各項工作任務,為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鄉村振興全面推進貢獻了強勁的農科力量。吳孔明表示,2023年將加快推進六大領域科技創新,著力在種業創新攻關、耕地保護利用科技創新、農機裝備補短板、農業生物安全研究、農業綠色發展技術供給、鄉村發展科技支撐等領域加大工作力度。
六大領域科技創新的具體部署是:
一是強化種業創新攻關,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鑒定利用,挖掘重大價值基因,培育優異新品種,加強生物育種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應用,選育南方多熟制作物新品種,加快畜禽良種化和大動物品種國產化,加快實現重要種源自主可控。
二是強化耕地保護利用科技創新,在“護黑土、肥旱地、阻酸化、保水田、改鹽堿、強設施、挖潛力”方面下功夫,突破關鍵技術,提供系統解決方案,打造示范樣板。
三是強化農機裝備補短板,聚焦糧食裝備智能化、棉油裝備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化、薄弱環節和區域生產裝備全面化,研發新型農業設施裝備,推進戈壁設施農業試點,構建適應國情農情的農機裝備體系。
四是強化農業生物安全研究,系統開展外來物種入侵、植物病蟲草害、畜禽疫病、微生物耐藥性、生物技術環境安全等風險因素的監測預警、快速檢測、綜合防控和戰略研究。
五是強化農業綠色發展技術供給,圍繞農業資源高效利用、投入品科學使用、產地環境清潔等,研發推廣綠色低碳種養技術和產品。
六是強化鄉村發展科技支撐,研發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技術,研究數字鄉村治理和鄉村科學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