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獲悉,該所糧食作物害蟲監測與控制創新團隊創新性地將氧化石墨烯作為農藥的增效劑,顯著地提高了農藥的生物活性。相關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在線發表在《環境科學:納米(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上。
氧化石墨烯(GO)是一種碳基納米材料,已應用在醫學、環境科學等領域,在植物保護領域的應用鮮有報道。該研究選取對農業生產上為害較為嚴重的鱗翅目昆蟲亞洲玉米螟為模式昆蟲,以生產上常用的農藥吡蟲啉、高效氟氯氰菊酯和殺蟲單為代表性農藥,詳細探究了GO對農藥的增效作用及增效機制。該研究通過靜電作用將三種農藥負載到GO上形成GO-農藥的復合物,可有效地提高農藥對亞洲玉米螟的生物活性。GO對農藥的增效機制分為3種,一是GO尖銳的片層結構可機械地損傷昆蟲的體壁,造成昆蟲迅速失水;二是損傷的體壁為農藥對昆蟲體壁的穿透提供新的通道;三是吸附了農藥的GO可沉積到玉米螟的體壁上,提高了農藥的利用率。
該研究得到中國農科院創新工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和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專項資金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