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11日電(洪偉杰、董峻)隨著中國農業科學院一系列富硒研究成果不斷推廣,陜西安康等地的富硒產業成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動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新亮點。
硒是人類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缺硒會導致克山病、心血管病等。湖北恩施、貴州開陽、陜西紫陽、湖南桃源、湖南新田、廣西永福、青海平安等地屬富硒地區。
據中國農科院副院長王漢中介紹,中國農業科學院2016年和陜西省農業廳、安康市政府聯合組建了中國富硒產業研究院。富硒食品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農業部富硒產品開發與質量控制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臺,也將于今年內運行。
院地合作加快了富硒產品研發和成果轉換。中國農科院派對口首席專家領銜成立富硒茶飲、富硒豬肉、富硒魔芋等14個富硒科研創新團隊,開展科技創新和技術培訓,推進成果轉化;中國農科院專家指導制定完善了富硒大米生產技術規程、富硒食用菌生產技術標準等富硒標準16項,富硒茶國家行業標準已通過農業部專家評審。
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首席專家曾建明教授介紹,院地合作指導育成陜西第一個省級茶葉良種“陜茶一號”,該品種具有發芽早,新梢芽葉肥壯、產量高、抗寒性強等特點。截至2016年,該品種在陜西省累計推廣面積達4.1萬畝;新開發的以夏、秋茶為原料采用獨特工藝生產的富硒紅茶,使茶園的畝產值由過去的3000元左右提高到了4200元至5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