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農科院獲悉,該院中國水稻研究所種質創新團隊近日發現了一種新型水稻種質“小薇”,該水稻可以像雙子葉模式植物擬南芥一樣,在實驗室內進行大規模的種植和篩選。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分子植物》上。
水稻作為單子葉植物生物學研究的模式植物,在基因組與功能基因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不過,與同為模式植物的擬南芥相比,水稻的生長及相關基礎研究,需要較大的室外大田或溫室,而且其較長的生長周期和對自然環境的高度依賴性,也制約了其生物學基礎研究的進一步發展。
中國水稻研究所科研團隊經過10余年的攻關,通過EMS誘變和遺傳突變篩選,獲得了一種新型的水稻種質“小薇”,該類型品種具有生長周期短、株型和生物量小、空間利用率高等優勢,可以在實驗室內進行大規模的種植和篩選,并且實現表型精確鑒定。
該團隊負責人表示,“小薇”的發現,可以促使更多的生物學家選擇水稻為研究對象來開展基礎研究,不僅可以為大田作物提供范本,也為林木等植物的遺傳學研究模式提供理論參供。此外,在“小薇”中鑒定的有利基因型,也可通過常規的雜交、回交的方式應用于水稻分子育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