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農民日報]青海也能種大豆畝產超過 500斤
既為農民拓展增收新路又幫居民改善膳食結構
發布時間:2013-12-05
|來源: 《農民日報》2013年12月4日|作者:吳佩
地處青藏高原的青海,如今也可以種大豆了。日前,青海省民和縣松樹鄉的豆農們傳來了喜訊,過去當地農民很少種植的大豆今年喜獲豐收。在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專家組織的現場觀摩與田間測產中,農民們種植的大豆品種“中黃30”,通過運用間作新技術,最高畝產超過500斤,平均單產也達到了400斤。
青海省地處我國青藏高原,溫度低,無霜期短,土壤瘠薄,農業生態條件差,過去農民很少種植大豆,當地農牧民因此也很少能吃到自己生產的新鮮豆制品。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青海在海拔相對較低的地區發展蘋果、大櫻桃等經濟價值較高的林果,而幼齡果林則迫切需要可間作的矮稈作物,大豆正是較為合適的間作作物。然而,由于當地幾乎沒種過大豆,缺少相應的技術支持,林果套種大豆一直沒辦法實現。
今年年初,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鎮原大豆綜合試驗站了解到民和縣相關技術需求后,主動和民和縣種子管理站聯系,推薦幼齡大櫻桃行間套種大豆種植模式,并牽線搭橋,幫助該縣引進中國農科院作物所選育的適合西北地區間作的大豆品種“中黃30”,在海拔2100米的民和縣松樹鄉示范大櫻桃套種大豆1100畝。
試驗推廣的第一年,示范田里的大豆就豐收了。據秋后測產數據顯示:“中黃30”平均行距40厘米,株距15厘米,畝保苗1.1萬株,平均株高68厘米,單株莢數52.6,單株粒數121.2,百粒重22.0克,最高畝產達到251.4公斤!這一產量遠遠高于我國大豆的平均畝產。
看到自家地里第一次種大豆就獲得豐收,松樹鄉的農民興奮不已,他們紛紛表示,明年還要繼續在櫻桃林里間作大豆。“這一畝地的大豆,400斤,按市價計算,每畝至少能增收1000元錢。等到櫻桃成熟,又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鎮原綜合試驗站站長張國宏說,“示范成功,不僅為農民找到了新的增收途徑,也為改善當地居民的膳食結構、提高特色林果業經濟效益探索了一條新路。”
“此次獲得豐收,一是靠優良的大豆品種,二是靠配套技術的到位。”張國宏告訴記者,大豆品種“中黃30”是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育成的中早熟大豆優良新品種,具有適播期較寬、耐旱耐瘠、直立抗倒、熟期適中等特性,非常適合早春作物受災后補種及與其他作物套種,表現出良好的適應性和豐產性。據介紹,鎮原大豆綜合試驗站自2007年引進示范種植“中黃30”以來,此前已在甘肅推廣45萬畝。在沿黃灌區和河西灌區,中黃30適合與馬鈴薯、小麥、玉米、西瓜、食葵、孜然、大蒜、甜葉菊、胡麻及幼齡果樹等作物套種栽培;在隴東黃土高原旱作農業區、隴南山區半干旱半濕潤區,中黃30適宜在油菜或冬小麥收獲后夏播復種,或在幼齡果園內春播套種。
“大豆在青藏高原示范成功,也充分證明大豆在我國的西北地區也有很好的增產潛力,這對我國大豆產業的發展有一定的意義。”張國宏希冀道。
青海省地處我國青藏高原,溫度低,無霜期短,土壤瘠薄,農業生態條件差,過去農民很少種植大豆,當地農牧民因此也很少能吃到自己生產的新鮮豆制品。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青海在海拔相對較低的地區發展蘋果、大櫻桃等經濟價值較高的林果,而幼齡果林則迫切需要可間作的矮稈作物,大豆正是較為合適的間作作物。然而,由于當地幾乎沒種過大豆,缺少相應的技術支持,林果套種大豆一直沒辦法實現。
今年年初,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鎮原大豆綜合試驗站了解到民和縣相關技術需求后,主動和民和縣種子管理站聯系,推薦幼齡大櫻桃行間套種大豆種植模式,并牽線搭橋,幫助該縣引進中國農科院作物所選育的適合西北地區間作的大豆品種“中黃30”,在海拔2100米的民和縣松樹鄉示范大櫻桃套種大豆1100畝。
試驗推廣的第一年,示范田里的大豆就豐收了。據秋后測產數據顯示:“中黃30”平均行距40厘米,株距15厘米,畝保苗1.1萬株,平均株高68厘米,單株莢數52.6,單株粒數121.2,百粒重22.0克,最高畝產達到251.4公斤!這一產量遠遠高于我國大豆的平均畝產。
看到自家地里第一次種大豆就獲得豐收,松樹鄉的農民興奮不已,他們紛紛表示,明年還要繼續在櫻桃林里間作大豆。“這一畝地的大豆,400斤,按市價計算,每畝至少能增收1000元錢。等到櫻桃成熟,又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鎮原綜合試驗站站長張國宏說,“示范成功,不僅為農民找到了新的增收途徑,也為改善當地居民的膳食結構、提高特色林果業經濟效益探索了一條新路。”
“此次獲得豐收,一是靠優良的大豆品種,二是靠配套技術的到位。”張國宏告訴記者,大豆品種“中黃30”是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育成的中早熟大豆優良新品種,具有適播期較寬、耐旱耐瘠、直立抗倒、熟期適中等特性,非常適合早春作物受災后補種及與其他作物套種,表現出良好的適應性和豐產性。據介紹,鎮原大豆綜合試驗站自2007年引進示范種植“中黃30”以來,此前已在甘肅推廣45萬畝。在沿黃灌區和河西灌區,中黃30適合與馬鈴薯、小麥、玉米、西瓜、食葵、孜然、大蒜、甜葉菊、胡麻及幼齡果樹等作物套種栽培;在隴東黃土高原旱作農業區、隴南山區半干旱半濕潤區,中黃30適宜在油菜或冬小麥收獲后夏播復種,或在幼齡果園內春播套種。
“大豆在青藏高原示范成功,也充分證明大豆在我國的西北地區也有很好的增產潛力,這對我國大豆產業的發展有一定的意義。”張國宏希冀道。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