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農村工作會議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開。作為中國定調來年“三農”工作的最高級別官方會議,今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重點部署鄉村振興工作,提出要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
中國全面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鄉村振興成為“三農”工作的重心。近年來,每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都重點部署鄉村振興工作。多位專家認為,此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延續了對鄉村振興工作的聚焦,并對鄉村振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突出“實效”,并描繪“三農”的新藍圖。
“‘三農’是中國的基礎,推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補齊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短板,鄉村振興關系著農業農村現代化能否實現。”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姜文來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提出鄉村振興已有一段時間,也一直保持著很大的推進力度,此次會議在繼續推進鄉村振興中重點突出“問題導向”和“有力有效”,致力于“可感可及”,讓農民能夠切實享受鄉村振興的成果。
會議提出,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從農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實際問題出發,找準鄉村振興的切入點,提高工作實效。
“千萬工程”,即“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是2003年浙江在全省啟動的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為核心的村莊整治建設大行動。工程開展20年來,在當地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此次會議提出學習運用“千萬工程”,將一個地方的經驗做法作為案例提出,這在以往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比較少見。
“‘千萬工程’的理念就是堅持問題導向,工程實施以來在浙江產生了很好的效果,具有示范效應和推廣意義。”姜文來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表示,20年來,“千萬工程”早已從早期的人居環境整治發展到涵蓋鄉村振興的方方面面。事實上,今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主題主線就是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提出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就是給鄉村振興找到一個“方法論”,讓各地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
葉興慶指出,需要注意的是,學習運用“千萬工程”不是要求全國都將浙江的鄉村振興模式作為“圖紙”來施工,而是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久久為功”,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找到自身鄉村振興的切口。
糧食安全是國家發展的“壓艙石”,糧食安全議題也是每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聚焦的重點。今年的會議同樣重點部署糧食安全相關工作。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杜志雄表示,今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抓好糧食生產提出更加具體的措施,除穩定播種面積、提高單產、擴種大豆以外,還專門提到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這對保證糧食供給是一個很重要的措施。會議還提出確保2024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的目標,這意味著中國正向連續十年實現糧食產量目標不斷努力,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加強耕地保護方面,今年還突出了對生態的保護,提出健全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制度體系,這也是很新穎的。
姜文來表示,以目前的形勢來看,農民增收還是一場硬仗,因此,此次會議也重點提出多措并舉提高農民收入,最主要的還是要通過產業振興來實現。
會議提出,要堅持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精準務實培育鄉村產業,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實施農民增收促進行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