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農業,還是要與地爭產,與天爭時。去年秋季多雨,今年夏季干旱,都讓我們面臨許多困難。
近期,我國北方多地出現連續高溫和干旱,恰逢夏糧收獲、秋糧播種的換茬時期,河南、山東多地已經啟動緊急抗旱措施,農業農村部也于日前對河北、山西、江蘇、安徽、山東、河南、陜西等省啟動農業重大自然災害四級應急響應。
連續干旱中,秋糧播種該如何進行,是否會影響產量?農業重大自然災害應急響應后,又會采取怎樣的措施?新京報記者采訪了多位種植戶和相關專家,詳解旱情帶來的影響,旱情之下,應該采取哪些減災防災措施?
連日干旱,玉米仍等待播種
連續幾天的高溫中,干旱變得愈發嚴重,在河南省伊川縣葛寨鎮的田良農場,剛剛種下了一批谷子,大約500多畝。谷子耐旱性更強,可以在干旱的土壤中播種,等到下雨后,會自然發芽。
6月13日,河南洛陽伊川縣葛寨鎮,夏收之后,因為干旱而等待播種的農田。受訪者供圖
和谷子相比,玉米的播種更艱難,土壤墑情不夠,干燥炙熱的大地上,很難播下去,今年農場計劃種一千多畝玉米,但目前,只能等待下雨或者灌溉。
農場的負責人楚孝彤介紹,農場建立于2022年,過去幾年中,已經進行了大量基礎建設,包括各種灌溉網絡和農田基礎設施,和附近的農戶分散的土地相比,生產條件更好,但即便如此,還是不能滿足種植條件。
在山東齊河縣,一家農場的負責人李朝綱告訴記者,當地的夏收剛剛結束,正是玉米播種的季節,按照正常的節奏,大約在6月中旬就會播種完畢,但今年可能會延后?!澳壳埃心軡菜牡胤剑荚跐菜シN,沒有條件澆水的,還在等。”李朝綱說。
李朝綱負責的農場以及托管周邊農戶的土地,大約有幾萬畝,每年小麥成熟時,一望無際的麥浪仿佛能延伸到天邊。據了解,近些年來,當地推動土地連片經營,零散的小地塊通過托管等方式,進行集中生產,極大地提高了生產能力和應對風險的能力。但面對連續的干旱,仍然有重重困境。
農業生產,依然要與天爭時
在河南新鄉原武鎮,農場主申繼鋒的農場中,原本計劃的500多畝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的土地,也在等待下雨。
6月13日,河南新鄉原武鎮,旱情影響下的土地。受訪者供圖
“著急,我們想了很多辦法,政府也在想方設法找水灌溉,但干旱季節,水源也少?!鄙昀^鋒說。
申繼鋒的農場有1000多畝地,其中有600畝左右是小麥水稻輪作的土地,500多畝小麥和玉米大豆輪作。
從4月起,他就為水稻地育秧,旱情中,灌溉水源不足,他優先灌溉了稻田,“育秧的棚里都干了,而且溫度很高,秧苗不能等了,有條件先滿足它?!鄙昀^鋒說。
小麥收獲后,稻田整地灌水,申繼鋒想了很多辦法,也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幫助,總算把水稻秧插了下去,但玉米地還在等,“沒有墑情,播不下去?!?/p>
如果只有玉米,其實可以在干土中播種,前提是播種后的一兩天,就需要澆一次出苗水。中國農科院灌溉所副研究員王曉森告訴記者,當前他們正在進行干土播種的實驗,但這樣的技術,也需要一定的灌溉條件,“如果播種后,仍然干旱高溫,且不能及時灌溉,就會非常麻煩?!?/p>
“做農業,還是要與地爭產,與天爭時?!背⑼f,過去幾年中,他們改良土地、提升農業基礎設施、引進良種,確實讓土地的產出提高了不少,但面對異常氣候,依然要擔負許多風險,“去年秋季多雨,今年夏季干旱,都讓我們面臨許多困難?!?/p>
應急響應,我們能做些什么
面對極端氣候,政府及種植者究竟能做些什么?
據了解,在河南、山東多地,當地政府已經采取多種抗旱措施,如河南省政府已下撥3000萬元資金,用于抗旱播種保苗。駐馬店市的135座水庫開閘放水,在山東臨沂,5座大型、15座中型水庫以及部分小型水庫已先后開閘放水……
6月11日,農業農村部對河北、山西、江蘇、安徽、山東、河南、陜西等省份啟動農業重大自然災害四級應急響應。6月12日,國家防總辦公室、應急管理部組織氣象、水利、農業農村等部門聯合會商,視頻調度河北、山西、安徽、山東、河南、陜西等重點省份,研判重點地區旱情發展態勢,部署抗旱減災工作。
四級應急響應意味著什么?國家及地方將會采取怎樣的措施?中國農業大學氣象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趙錦介紹,根據國務院2022年印發的《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的通知》,按洪澇、干旱、臺風、堰塞湖等災害嚴重程度和范圍,將應急響應行動分為一、二、三、四級。其中,一級應急響應級別最高,四級最低。
記者查閱相關文件顯示,按照《通知》,啟動四級響應的條件包括“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啟動防汛抗旱四級或以上應急響應、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同時發生輕度干旱”等10個條件,而啟動四級應急響應之后,將由“國家防總辦公室負責同志主持會商,中國氣象局、水利部、自然資源部等國家防總有關成員單位參加,分析防汛抗旱形勢,作出相應工作安排,加強對汛(旱)情的監視,在24小時內派出由司局級領導帶隊的工作組、專家組赴一線指導防汛抗旱工作,將情況上報國務院并通報國家防總成員單位?!贝送?,還將進行一系列防災減災措施。
“在應急響應中,四級最輕,這可能讓不少人誤以為沒那么嚴重?!壁w錦說,“事實上,啟動應急響應,本身就意味著重大自然災害發生了,只是在重大自然災害中比較輕而已,所以必須要引起重視,積極采取各種減災防災的措施。”
科學種田,能否減少損失
據公開報道顯示,目前糧食生產大省河南因干旱導致無法播種的耕地超過了300萬畝,此次旱情影響的山東、山西、河北、安徽等地,同樣是糧食主產區。恰逢夏糧收獲、秋糧播種的關鍵時期,旱情是否會對全國糧食生產造成影響?
“目前看來,旱情主要影響黃淮海區域,這個區域是我國重要的小麥產區,也正好處在夏收夏種的季節。”趙錦介紹,“旱情一般有兩方面的影響,這些區域降水量今年普遍少了一半左右,這可能導致未收的小麥受到影響,即將播種的玉米出苗保苗困難;另一方面,高溫會加速土壤水分的蒸發和作物表面的水分蒸騰,也會加劇缺水的情況。”
氣象信息顯示,未來一段時間,黃淮海區域普遍仍會持續高溫少雨的氣候,這給抗旱帶來了新的壓力。趙錦介紹,“從影響上看,如果后期能夠有足夠的降水,那么對秋糧的影響應該不會很明顯,如果持續高溫干旱,就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保障秋糧的生產?!?/p>
王曉森預測,河南省秋糧的生產應該不會受到明顯影響,“當前主要的任務有兩個,一個是保玉米出苗,另一個是出苗后保活,而隨著雨季到來,問題就不會很大了。”
如何才能保苗保活?王曉森認為,有條件的地方,采取滴灌的方式,可以用最少的水實現灌溉效果,在沒有灌溉條件的地方,選擇一些抗旱的品種,也能夠補救旱情帶來的影響,“從長遠看,還是要提高農業基礎設施的水平,比如高標準農田建設,滴灌設施的推廣普及,可以在旱情中,用最少的水資源,保障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p>
“當前我國農業生產中,還是以小農戶為主,大農場比例較少,面對極端氣候,小農戶的應對能力更低,因此需要政府作出更多努力,采取更多有力措施。”趙錦說,“有灌溉條件的,要盡可能找水灌溉,沒有灌溉條件的,如果高溫干旱仍然持續,可以考慮改種一些耐旱作物,或者耐旱品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高溫干旱中,也會有許多局部的變化,比如少量降水等,要密切關注這些小的氣候變化,抓住窗口期,及時播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