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7月17日,由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主持、山東悅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單位共同完成的“骨素加工關鍵技術裝備研發(fā)與應用”成果通過了農業(yè)部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在骨素熱壓高效抽提、真空梯度膜濃縮偶聯(lián)等方面實現了技術突破與創(chuàng)新,在原料骨前處理、骨素熱壓抽提、骨素衍生化加工關鍵裝備研制等方面實現了自主創(chuàng)新,整體技術水平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據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張春暉研究員介紹,可食性動物骨中含有11%—16%的優(yōu)質蛋白,約為牛奶中蛋白含量的3—5倍。我國每年產生1000多萬噸畜禽骨,若加以利用可生產600萬噸優(yōu)質動物蛋白,能滿足2.2億人對蛋白質的年需求。但長期以來由于加工技術與裝備適應差、耗能高、產業(yè)化困難,成為懸而未決的世界性難題,大部分畜禽骨只用于加工低端產品或者直接遺棄,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和環(huán)境污染。
張春暉告訴記者,“骨素加工關鍵技術裝備研發(fā)與應用”項目基于畜骨(豬、牛、羊)原料特性,開發(fā)的新型軋骨技術和軋骨機實現了畜骨的高效破碎,開發(fā)的骨肉分離機使效率提高了20—30%,骨渣含量降低了50—80%;基于熱壓傳質傳熱原理,研發(fā)了一種新型的熱壓抽提技術和裝置,與常壓熬制相比,提取率由40%提高到90%以上,節(jié)省蒸汽20%以上;通過集成組裝,研發(fā)了骨素超濾——納濾——反滲透膜梯度濃縮技術與裝置,濃縮效率提高了30%,節(jié)能50%,解決了濃縮過程能耗高的世界性難題;采用靶向梯度組合酶解與美拉德生香技術偶聯(lián),使產物中低分子肽及游離氨基酸含量分別增加了106和8.6倍,鮮度增加了2.2倍,特征肉香味風味物質含量增加了7倍,苦味顯著降低;配套研制了多動能酶解和美拉德反應裝置,可一機多用,對高黏度、高鹽度及粉劑物料可均勻攪拌,精準控制溫度,反應香氣可回收,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連續(xù)化生產;攻克了原料骨前處理、熱壓抽提、高節(jié)能效濃縮、靶向酶解與定向生香等關鍵技術與裝備,組裝集成了骨素、高湯、骨肽與硫酸軟骨素等產品的聯(lián)產加工技術與裝置,開發(fā)了骨膠原蛋白、骨多糖、骨肽、骨素、高湯、骨油、呈味肽基料、調味料等和骨素肉味香精等高附加值產品,建立了質量控制體系,制定標準7項,實現了“技術——裝備——產品——標準——推廣”一體化突破,構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畜禽骨加工高值化利用新模式,為全球畜禽屠宰行業(yè)的技術升級提供了技術保障。項目成果已推廣應用到河南、山東、內蒙古等地和越南的20多家企業(yè),實現直接經濟效益70多億元。
分享到
院網信息發(fā)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tài)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yōu)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