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的一聲,豆莢炸裂了,豆子們在陽光下飛濺而出,下一年,這些豆子就會在很遠的地方,長出一株新的豆苗……
這個在童話故事里常見的景象,在很多有莢或角的植物上都會出現。然而,在現實中,這樣的現象卻會給種植者帶來很多損失,種子越小的,損失越大,比如油菜,油菜成熟后,油菜的角果也會炸裂,將直徑只有0.5毫米左右的油菜籽噴濺到很遠的地方,最終造成收獲的減少。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菜遺傳育種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克隆了油菜裂角抗性基因,并揭示了該基因調節油菜角果內皮層細胞的抗性分子遺傳機制。該研究為油菜裂角抗性育種提供了新途徑,為分子選育抗裂角親本材料提供了理論支撐,對于其他十字花科和雙子葉作物的抗裂角機制應用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該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實驗植物學雜志》上。
裂角抗性基因對油菜角果內皮層細胞的調節功能。中國農科院供圖
據團隊科學家胡瓊研究員介紹,由于油菜成熟時易裂角,導致機械化收獲中產量損失較大,如果在黃熟期搶先收獲,又會致使菜籽品質下降,含油量降低,葉綠素含量提高。
因此,提高抗裂角性是近年來油菜品種改良的主要目標。該團隊通過科學的方法,鑒定出了一個特異裂角抗性基因,并發現該基因被抑制的原因,從而使得油菜裂角抗性提高有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