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一帶一路”蜜蜂種質資源與育種國際合作交流會在新疆伊犁召開,來自中國、哈薩克斯坦、北馬其頓、德國等地的專家共同探討“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蜂業發展問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副州長達列力別克·坎加汗、哈薩克斯坦工程院院士、哈薩克斯坦(養鹿、養蜂)有機農業技術研究所所長托赫塔爾耶夫·努爾蘭、蜜蜂研究所所長彭文君出席并分別致辭。
達列力別克·坎加汗表示蜂產業被譽為“農業之翼”,是現代農業重要組成部分,新疆黑蜂是伊犁的特色物種,伊犁州不斷推進蜂產業綠色養殖、資源養護和提質增效。此次會議的召開,對伊犁地區進一步提高蜂產業發展能力、加快蜂產業提質增效既是一次鼓舞、更是一種鞭策。
托赫塔爾耶夫·努爾蘭指出蜜蜂種質資源與育種是至關重要的事情,關系到農民和蜂農的生計,以及生態平衡。中國在這方面做得很好,科研成果產出很多,哈薩克斯坦蜂業歷史也很悠久,黑蜂物種資源豐富,期望我們加強合作交流,共同推進種質資源與育種的研究。哈薩克斯坦也十分重視蜂蜜的使用,與人健康有關的機構都應該重視蜂蜜對人的積極作用,我們愿意與中方共享并推廣高質量蜂蜜。
彭文君強調蜜蜂是人類的重要朋友,在促進可持續發展上擁有巨大的潛力。對蜜蜂種質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利用需要通過國際合作、共同努力來實現。蜜蜂所將牢記國家隊的責任和使命,與國際同行一起,緊密圍繞蜂遺傳資源保護和創新利用,合作構建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為蜂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會上,彭文君等人就中國蜂業發展、主要生產用種與優良蜂種繁育技術、蜜蜂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和伊犁河谷蜂產業發展等方面進行報告交流,闡明了中國境內蜜蜂種質資源與育種的研究現狀與發展。托赫塔爾耶夫·努爾蘭等人針對哈薩克斯坦地區蜂業發展與現狀進行報告;德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昆蟲學研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邁克爾·奧爾助理教授分析了蜜蜂分布的全球模式和驅動因素;馬其頓圣基里爾和麥托迪大學亞歷山大·烏祖諾夫教授介紹了歐洲的蜜蜂育種進展,對在中國開展育種工作進行了展望。
會議總結了各個國家蜜蜂種質資源與育種方面的研究進展與相關經驗,并達成共識,將著眼未來,共享資源,開放交流,共建“一帶一路”蜜蜂種質資源與育種定期交流機制,攜手構建守望相助、共同發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
國內外相關蜂業專家、伊犁州政府代表,及部分特邀企業代表等60余人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