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當前我國已確認的外來入侵物種數達668種,其中近7成為農業外來入侵物種,嚴重威脅我國農業生產。眼下,外來入侵物種“加拿大一枝黃花”在我國一些地區擴散蔓延,這對本土生物和農業生產造成什么影響?該如何防治?
“加拿大一枝黃花”入侵
目前處于開花期,是清除最佳時期據了解,“加拿大一枝黃花”是一種外來的惡性雜草,繁殖能力極強。它會排擠地里作物的生長空間,給農業帶來不可避免的損失,被稱為“生態殺手”。11月,正是外來入侵物種“加拿大一枝黃花”開花結籽最旺盛的時節,也是清除的關鍵時期。記者跟隨農技人員來到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升金湖畔的沙山村,看到這里有不少開著黃色花朵的植物。經過查看,農技人員確認這些植物就是“加拿大一枝黃花”。沙山村黨支部書記張向民告訴記者,10月中旬以來,村里發現了五六處大面積這種黃花,村民和村干部已經鏟除了一部分。
在池州的平天湖水域,也出現了“加拿大一枝黃花”的身影。熱心市民謝先生及時發現并向相關部門進行匯報。隨后,池州市農業科學院的工作人員來到平天湖大堤檢查,池州市農業科學院農藝師熊樂表示,經確認這些植物就是“加拿大一枝黃花”。“通過判斷它的株高,大概是一米八到二米五之間,然后通過葉脈、花絮進行判斷。”截至目前,池州市貴池區已清理“加拿大一枝黃花”近千畝。下一步,當地還將繼續開展實時監測,加強防范,積極行動,堅持“發現一株,清除一株”。
該物種在全國多地出現
近年來有擴散趨勢當前,全國多地發現“加拿大一枝黃花”。云南騰沖某小區內發現疑似“加拿大一枝黃花”的外來入侵物種,經相關部門鑒定確實為該物種,隨后進行消殺處置。此外,四川、河南、上海、山東等多地也發現了該物種的蹤跡。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副研究員王瑞表示,自上世紀50年代我國發現“加拿大一枝黃花”逃逸到農田后,近年來有擴散趨勢。
王瑞介紹,華中、華南、西南等十多個省份都有了“加拿大一枝黃花”的分布,從發生趨勢來看,整體上是從最早的省份向周邊地區擴散蔓延的趨勢。“新擴散的地方都是點狀的零星分布,主要的危害是在路邊、荒地里能夠形成令人擔憂的群落,本身它有雜草特性,繁殖能力強,容易跟其他物種在競爭過程中形成優勢,進行競爭取代。”外來物種入侵是與全球氣候變化齊名的全球性難題。我國是遭受外來物種入侵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王瑞指出,得益于我國大多數農田管理得當,當前“加拿大一枝黃花”對農田影響很小,但在果園這類空白面積較大的地方,一旦管理不當,容易被加拿大一枝黃花侵占。
專家:堅持防早防小、綜合治理策略
推進“一種一策”精準治理近日,來自全國十多個省市的農業農村部門有關負責人和技術骨干齊聚河南信陽,學習技術、交流經驗、觀摩互促,進一步提升外來物種入侵綜合治理能力,提升廣大群眾防控意識。王瑞表示,針對“加拿大一枝黃花”,目前堅持防早防小、綜合治理的策略,推進“一種一策”精準治理。
如果是面積小的零星分布區,建議只要發現了就根除,采用物理人工拔除或者機械鏟除的方式,但是鏟除時必須把地下根樁莖挖出來。如果在苗期發現,可以采用分時化學除草劑進行防除。
一些荒地或者適合的地方,建議在第二年或者防除完以后,適時地進行復耕復種,或者通過深耕,把它的根莖翻下去,再種植一些農作物,效果也非常好,現在實驗能達到98%的防控效率。王瑞表示,11月是“加拿大一枝黃花”開花期,容易被發現,提醒人們看到后盡量不要自行處理,舉報到相關部門,由專業人士進行科學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