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以下簡稱飼料所)與中關村中獸醫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京共同組織“天然植物飼料原料標準研討會”,就“天然植物飼料原料在減抗替抗中的應用”展開研討。與會專家呼吁,各級政府應重視和支持天然植物飼料原料的“替抗效益”,將團體標準管理納入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日常,加快我國天然植物飼料原料團體標準立項研發進程。
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飼料所所長戴小楓向《中國科學報》介紹說,植物提取物團體標準的實施將更加有利于科學合理利用天然植物資源,加快植物提取物的科學技術成果應用。他表示,相關應用將有助于打通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之間的隔離,對加快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促進我國動物綠色生產體系建設大有裨益。
會上,中關村中獸醫藥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北京農學院教授劉鳳華透露,該聯盟標準技術委員會自3月以來經5輪研討,目前已經完成對天然植物飼料原料第一批十二個品種(草案)預研進入準備國家團體標準立項公示的工作。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飼料飼草處處長黃慶生表示,天然植物原料及提取物作為“替抗產品”,經過中國幾千年的生產使用和實踐檢驗,早已經明確了其作用和效果,政府將從加強監管引導、制度優化、鼓勵創新、促進研發、加快上市與改善服務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在替抗的綜合措施、行業行動和替抗產品準入上下功夫。
來自飼料所、中國農業大學、北京農學院、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河南牧業經濟學院等院所的十幾位專家參會并進行了充分研討。他們提出,各級政府應注重引導飼料行業和社會更加重視植物提取物團體標準工作,加快植物提取物在替抗中的應用步伐。專家們還提出,應將天然植物飼料標準與綜合利用納入國家飼料業“十四五”和中長期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