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中早39:創浙江早稻高產紀錄
日前,浙江省早稻生產落幕。其中2009年通過浙江省審定、2012-2013年被確認為國家超級早稻品種“中早39”,憑借高產、高結實率和突出的抗病性、抗倒性,在早稻生產中脫穎而出,不僅以平均畝產467公斤、比“金早47”增產46公斤的成績位居各品種之首,而且一舉打破了自2002年以來一直由“金早47”保持了11年之久的種植面積第一的紀錄,成為浙江省早稻種植面積最大的品種。
7月25日,正是早稻開鐮收割時節,從浙江省農業吉尼斯委員會辦公室傳出喜訊,“中早39”以705.33公斤的單塊攻關田單產,打破了沉睡6年之久的浙江省早稻單產紀錄。與此同時,在更有推廣價值的百畝方里,諸暨市新桔城糧食專業合作社和諸暨市定蕩畈植保專業合作社種植的“中早39”早稻百畝方畝產分別達到682.67公斤和658.65公斤,雙雙打破2009年由嵊州市良種場創造的652.26公斤的紀錄。
不僅在浙江,今年“中早39”在湖南、江西、湖北、安徽等省推廣種植,同樣表現不俗,田間長勢普遍較好,株形挺直、莖稈粗壯、穗大粒多,非常“有型”。
7月8日,在湖南長沙縣春華鎮春華山村,“中早39”千畝示范片通過現場測產,平均畝產高達588.3公斤;在江西上饒“中早39”百畝示范方,實割驗收畝產達590.5公斤。
“中早39”是中國水稻所選育、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全國獨家經營的常規早秈稻品種。據“中早39”的選育人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楊長登介紹,“中早39”熟期適中,適應性廣,成穗率在75%以上,結實率91%左右,千粒重26.1克,畝產一般在550公斤以上,在抗病性方面表現優良,抗稻瘟病在同類早稻品種中處于前列,具有較好的推廣前景,適宜在江西、湖南、湖北、浙江及安徽等省的雙季稻區作早稻種植。
來自省種子管理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浙江省發布的7個早秈稻主導品種的種植面積占全省早稻總面積的90%以上,加上浙江省的主推品種“中早35”和“溫814”,今年浙江省早稻品種基本實現主導和主推品種全覆蓋。其中“中早39”以種植面積50余萬畝,約占全省早稻面積近三分之一,成為浙江省早稻種植面積最大的品種。
其實,“中早39”一誕生,就以產量高、適應廣等優越特性折服各地。2011—2013年“中早39”連續3年被列為農業部主導品種,2012—2013年被列為浙江省主導品種;今年又被農業部認定為超級稻品種,自2009年通過省級審定以來,推廣面積快速增加,從2010年全省推廣面積3.01萬畝到2013年推廣面積達50余萬畝,僅僅用了三年時間,省內推廣面積累計達126萬畝以上,按照省區試結果比對照品種嘉育293畝增產30公斤計算,三年累計增產3766萬公斤早稻谷以上。
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副所長趙正洪介紹,“中早39”是一個高產、廣適的超級稻品種,耐肥抗倒,非常適合輕型栽培和機械化種植,不僅適合拋秧,也適合機插秧,具備大面積推廣條件。據悉,明年湖南省將推廣“中早39”100萬畝以上。
據介紹,明年“中早39”將列為浙江省、全國早稻主導品種和國家新品種示范品種,在全國適宜種植區域內加大示范推廣力度,在江西、湖南、浙江、安徽等省廣泛建立百畝方、千畝方,力爭推廣面積達200萬畝以上。同時研究熟化機插等配套栽培技術,為產量再創新高提供保障。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