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由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指導,中國農業科學院和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研究會在北京聯合發布《中國農業綠色發展報告2020》。
報告顯示,我國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穩步提升。2012-2019年間,全國農業綠色發展指數從73.46提升至77.14,提高了5.01%。其中,資源節約保育、生態環境安全、綠色產品供給和生活富裕美好四個維度的指數均呈現正向增長。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率先開展先行先試,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相對較高,2019年綠色發展指數平均達到83.03,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中國農科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梅旭榮介紹,本報告以客觀、權威數據為支撐,系統反映了2019-2020年我國農業綠色發展的總體水平、重大行動和重要進展。主要特色亮點上,一是強化報告的數據支撐,公布農業綠色發展定量評價結果,激發地方活力;二是增加了農業綠色發展的重大理論與技術成果、惠民興村范例的梳理和推介;三是直面新情況、新挑戰,提出了深入持續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戰略構想與建議。
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水稻、玉米、小麥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和農藥利用率分別達到40.2%、40.6%,較2015年分別提高了5個百分點和4個百分點;利用率提高使化肥和農藥用量連續多年實現負增長。2020年,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6.72%,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地膜覆蓋面積和使用量實現了負增長,農膜回收率達到80%,重點地區“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防控。
此外,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到2020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目標任務基本完成。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65%,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已覆蓋全國90%以上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已達25.5%,農村村容村貌明顯改善,為再現山青水秀、天藍地綠的美麗鄉村打下堅實基礎。
報告還展示了10個綠色興農惠農強農的典型案例,包括“湖南省屈原管理區實施三三工程,加快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吉林省舒蘭市全鏈條推進水稻綠色生產,助力打造現代農業生態市”等,為我國不同類型地區農業綠色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