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19日舉行的中國農業科學院2021年工作會議上,中國農科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唐華俊表示,“十四五”期間,中國農科院要努力搶占農業科技制高點、牢牢把握農業發展主動權,完善“重大科技使命清單”,重點在支撐農業穩產保供、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機制創新、支撐引領鄉村振興等五方面發力。
唐華俊說,中國農科院將把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作為創新重點。做好農作物和畜禽良種培育重大項目部署安排。上游要布局好種業創新的基礎設施,要抓緊推進作物種質資源庫建設完成、畜禽種質庫立項和農業微生物庫規劃工作,深入推進種質資源的保存鑒定和挖掘利用工作。中游要做好“卡脖子”技術突破,比如作物高光效、育種工具、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學、表型組學等重大基礎理論或育種方法研究。下游要牽頭推動優質品種的推廣和配套技術的集成示范,努力填補科學試驗和生產實踐的單產“鴻溝”。
“十四五”期間,中國農科院將強化農業基礎前沿與共性關鍵技術攻關,持續開展合成生物學、作物高光效、農業生物固氮、固定雜種優勢等基礎前沿研究,努力搶占前沿競爭制高點。圍繞現代種養殖業、智慧農業、都市農業、太空農業、未來農業等新業態、新模式,強化新興交叉學科建設。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農科院將以創新工程為抓手,加強科研攻關,不斷加強原始性創新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支撐力度,推行科研任務清單制。
唐華俊說,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以卡脖子技術為重點,聚焦糧食安全與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農產品優質化高值化品牌化、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農業綠色發展、農業裝備國產化與智能化、農業生物技術、農業大數據與人工智能、農業基礎性長期性工作、鄉村振興與區域發展等十大使命,凝練提出重點科研任務清單,加強學科團隊建設,強化科技資源統籌配置,盡快實現科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