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通遼市深入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依托資源稟賦,結合發展實際,全力打造“建高標、強科技、重服務、提單產、擴總量”的“通遼模式”,糧食產量再創新高:2024年總產194.1億斤,比上年增加5.1億斤,增幅2.7%;糧食單產1018.8斤/畝,比上年增加20.4斤/畝,增幅2.1%,實現了糧食生產的“二十一連豐”。
堅持以規劃為統領。市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親自主持研究,制發了《通遼市千萬畝現代節水高產農業示范區建設方案》,以增糧保供、節水增效為目標,以土地整合、規模經營為抓手,到2026年全市高效節水高標準農田達到1500萬畝以上,同步推進單產提升、社會化服務全覆蓋,預計新增糧食產能30億斤以上。
堅持以高標為基礎。聚焦永久基本農田,優先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地下水超采區和沙化耕地集中區建設高標準農田,綜合高效節水、智慧農業、單產提升、地力提升等要素統籌設計,推行“三打破、五統一、一重新”建設方式,全部建設淺埋滴灌高效節水工程,配套智能井房、田間智能灌溉控制系統,實現水肥一體化精準管理;以村為單位進行土地整合,變小田為大田,便于大型機械作業;采取增施農家肥、深松淺翻等措施,全面提升耕地質量。2024年,爭取到項目資金77億元,新建和改造高標準農田313萬畝,全部建成后,全市旱澇保收、高效節水、穩產高產農田將達到近1000萬畝。
堅持以科技為支撐。深入加強與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合作,整市推進玉米單產提升,集成推廣精準整地、導航播種、滴水齊苗、化控防倒、水肥一體、病蟲害防控、籽粒直收等11項技術措施,實現耕、種、防、收全程標準化管理。搭建“看禾選種”平臺10處,鑒選推介高產、耐密、抗逆、宜機收品種11個,建設“四新”示范基地209個、單產提升示范園區14個,開展智能水肥一體等技術試驗示范80余項,推廣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602萬畝,帶動玉米示范區單產再創歷史新高。據專家測產,萬畝片最高平均產量為1247.22公斤/畝,十萬畝玉米“噸糧田”平均產量達到1042.1公斤/畝,百萬畝核心區平均產量達到945.29公斤/畝,以上產量分別創全國糧食主產區萬畝、十萬畝、百萬畝單產紀錄。
堅持以社會化服務為保障。構建“嘎查村組織整合土地、專業合作社規模化經營、農業企業緊密聯結、社會化服務組織全程服務”的合作模式,實現了“五統三化”。全市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到4500家,優選416家農資、農機、金融保險、科研單位、糧食收儲等涉農主體,組建全市農牧業社會化服務聯盟,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風險共擔、互惠互利。全市社會化服務與單產提升結合面積858萬畝,覆蓋蘇木鄉鎮93個、嘎查村1393個。同時,分級分類、線上線下同步開展農技員和農牧民培訓以及觀摩活動,累計培訓近70萬人次,發布“三分鐘農視”925期,點擊量超過818萬次。
下一步,通遼市堅持把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畜產品穩定安全供給作為重中之重,持續完善“通遼模式”,整市推進玉米單產提升,努力建設千萬畝中國北方單季“噸糧田”示范區,持續提高糧食產能和產量,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更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