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農科院加工所獲悉:一個小小研究所,卻取得不凡業績。中國農科院加工所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各類科技獎勵56項,其中國家獎2項、省部級一二等獎16項,與創新工程實施前相比增長230%;授權專利482件,其中發明專利319件、國際專利3件、國家優秀專利獎7件。
近三年,加工所累計與企業簽訂成果轉化和技術轉讓合同600余份,合同經費約2億元,到賬經費逾億元,同比增長200%。年均開展技術對接專項活動百余次,先后組織專家6000余人次深入基層開展咨詢指導等產業服務,累計培訓企業技術人員、工人、合作社農民2萬余人次。三年來,促成科研單位和企業成果轉化近700項,簽約合同總金額達15億元,有效推動了產業與科技的緊密結合,支撐了我國農產品加工產業持續高速增長。
聚焦國家戰略需求,發揮產業聯盟協同創新作用,研究所先后組建全國馬鈴薯主食化產業聯盟、全國主食加工產業科技創新聯盟、國家食藥同源科技創新聯盟等9個產業聯盟,探索科技協同攻關和轉化應用的新機制、新模式。自2015年馬鈴薯產業創新聯盟成立以來,通過協同創新研發出馬鈴薯主食產品300余種,技術、裝備、產品推廣應用100余家企業,實現產地加工,促使產業鏈延伸、附加值提高、就業增加、市場要素聚集、一二三產融合、農村城鎮化、農民就地進城創業等,被農業農村部譽為科技創新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典范,被中央新聞聯播作為關注焦點持續報道,極大地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做出重要的貢獻。
面向產業需求,加工所先后組織馬鈴薯產業聯盟年會、首屆全國農民豐收節中國最美食材品牌馬鈴薯展示推介活動、食品健康科技路演發布會、全國農業“雙創”暨“雙百”技術對接活動、國際農產品加工洽談會以及參加國際國內食品技術成果展覽展示等系列大型活動十余場,匯集2000余家企業,聚集種養殖、加工、物流、銷售、投資各方面產業資源,共同探討合作發展,累計促成項目簽約200余項,經濟效益數十億元,有效引領了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充分踐行了國家隊的使命和職責。
與此同時,依托所內各創新團隊現有成熟技術成果以及聯盟的產業資源,幫助貧困地區發展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符合市場需求的產業,促進農民增收,實現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