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培武與真菌毒素打了幾十年的交道,近年來,他研制的黃曲霉毒素快速檢測方法,已在國內外的很多企業使用,為糧油食品安全撐起了保護傘。
“黃曲霉毒素會造成糧食霉變,毒素強,致癌率高,污染面廣,如果無法快速檢測的話,會對農產品安全造成巨大損失。”李培武向記者介紹,由于真菌毒素嚴重的危害性,世界各國不僅紛紛制定了相應的限量標準和法規,而且其限量標準值不斷降低,越來越嚴。因此,能否快速靈敏地檢測出黃曲霉毒素一直是國內外農業生產中面臨的共同難題
從2005年起,李培武便率領團隊研究的黃霉素毒素試紙條就開始在國內的一些企業中運用,之后,研究越來越深,最終研制出了靈敏度高、速度快,成本低廉的檢測試劑。“我們的檢測方法和手段,不僅要考慮效果,也還考慮推廣的成本。同時還要求我們的試劑能適合不同領域的環節篩查,盡可能地保障食品安全。”李培武介紹說。
“十二五”期間,我國農產品的生產形勢的變化,全社會對食品安全關注的要求和期望也更高了。在李培武看來,國家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的科研工作也更加重視,“實際上,這為我們科研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也讓我們的學科在這五年迅速發展起來。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必須是要靠科技來解決的。”
盡管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突破,但李培武認為,未來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要早日研制出多種毒素同步檢測的試劑。
分享到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