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報] 把最好的論文寫在茶園
手舉一彎茶葉新抽的枝條,現場和茶農傾心互動,耐心解答栽培技術的每一處要點……這是“銀齡行動”2018茶葉科技培訓活動的現場。很難想象,這位站在講臺上精神矍鑠、侃侃而談的“老茶人”,彼時已邁入耄耋之年,退休剛好20年。
時隔5年,近日,他的第12本茶學著作《標準茶園栽培技術》新鮮出爐,他的腳步依然奔走在茶園一線,他的“三尺講臺”依然扎根在茶區鄉村。
銀發、清茶、土地,三重色彩,也勾勒出浙江老茶緣茶葉研究中心副理事長王立“退而不休”生活的“三重奏”。
他曾說:“我要把最好的論文寫在茶園里。”這一諾,已踐行60載。
開先例的茶學“研究生”
王立身上有很多標簽: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茶葉文摘》(俄文)原編委、1987年農牧漁業部科技進步獎三等獎獲得者、1990年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者……而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新中國第一位茶學研究生。
“這是我事茶生涯的起點。”王立笑著說??烧l能想到,他學茶,竟還是誤打誤撞的緣分。
“我出生在紹興一個貧窮的家庭,腦海里根本沒有茶的概念。當時本想學醫,是后來入選進的浙江農業大學茶學系。”王立說,當年的茶學教育也很特殊。1958年入學后,最先的近8個月時間不是讀書,而是去余杭茅草山農場勞動鍛煉,一邊耕作,一邊制茶,將農場當作學習的第一課堂,而后才回到校園學習書本知識。
談及此,王立的鼻尖似乎還能飄來當時課本油印的味道?!熬妥x茶學本科時,《茶樹栽培學》課程根本沒有教科書,全是莊晚芳等老師系統總結當代茶樹栽培的發展成就編寫而成,是鋼板刻寫、手工油印的講義。”
臨近畢業時,一個令王立意外的消息傳來——系里指定他報考茶學研究生?!斑@也是我首次聽說研究生這個詞,經過筆試和口試,我被錄取了?!蓖趿⑿χf。由于沒有先例,他的求學經歷也成了中國茶學研究生教育的新開端,而他的導師,正是當代中國茶樹栽培學的奠基人和茶學教育的先驅莊晚芳先生。
“與莊先生相處的日子里,我一直感受到的是先生慈祥的微笑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是先生帶領我進入了茶葉學科的殿堂,他終生致力于中國茶葉事業的發展和茶葉科技人員的培養?!蓖趿⒄f,“為了不辜負莊先生對我的教育,我在30余年的在職期間,在茶樹生物學特性、茶葉豐產栽培技術和茶樹組織培養等領域取得了一定業績,也獲得了一定獎項。在有生之年,我的意愿就是為科學興茶作出更多貢獻!”
人工開墾出全國一流的梯田“樣板”
在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大柘鎮,山間的綠浪層層襲來,如漣漪般泛起勃勃生機。這片梯級茶園“從無到有”,最初的基礎正是由王立參與,和當地茶葉干部一起打下的。
遙想1972年初次來到這里蹲點時,他的腦海里浮現的還是一番極具反差感的畫面:“一眼望去,只有少數幾丘山壟田、幾片零星竹林。除此之外,就見不到可掙錢的東西了,農民的收益可想而知?!?/p>
而擺在他面前的最大優勢,竟僅是一片連綿荒山,且山勢較陡,鮮有平地或緩坡地。
“在這里,能種茶嗎?”當地村民眼中滿是疑惑和打量。當看到王立和同事從山地水平線測量、梯田開墾、梯級護理,再到茶苗種植和苗期護理等層層把關完成后,一片漂亮的“綠洲”——梯級茶園在這里扎根,舊貌換新顏,村民的眼睛亮了,也從心底信服了。
“這片水平梯田樣板,在20世紀70年代,也成為全省乃至全國一流的、幾乎達到絕對水平的樣板?!蓖趿⑿χf。有了基礎,他們開始一批批地引進和傳授龍井茶炒制技術,再加上當地基礎設施的完善、茶樹良種的不斷引進和先進的科學種茶技術逐步實施,當地形成了以“茶”為主導的產業支撐,村民致富的錢袋子鼓了,偏僻山村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而令王立欣慰的是,51年過去,部分梯級茶園仍然維持著原貌,呈現出經久不息的生命力,大柘鎮也已真正成為靠茶產業致富的“茶葉鄉鎮”。
退休后“開”起了挖掘機
眼前是一片荒山,面積達上千畝,地形十分復雜……等實地調查勘測、繪制地貌實況圖后,發現情況比眼見的更加嚴峻,全是山坡地,沒有一處平地!
這是當年中茶所服務團隊7位同事接到上山執行任務,來到浙江省金華地區武義縣九龍山時看到的場景。
“當時武義茶葉公司與我所簽訂了4年技術服務合作協議,指導開辟千畝新茶園基地。”王立說,項目組其他成員都是年輕的在職科技人員,只有他一位退休人員,等測定規劃后,另有科技項目的其它成員均回所執行課題。這“愚公移山”的艱巨任務,便留給了駐守山間的王立。
當時,山林間坡地略顯陡峭,62歲的王立每日攀爬行走,心中一片了然:要開辟這成千畝的荒山,已無法用人工開墾,只能依靠挖掘機!
“我工作這么多年,一次也沒有接觸過挖掘機開墾,怎么來指揮?但既然上山了,就得硬著頭皮、大膽地干,堅持就是勝利!”王立迅速著手了解起了挖掘機的性能和特點,開始了逐塊開墾、平整等作業。
開始是一臺挖掘機,最多時達到3臺,他從這個山頭跑到那個山頭,用4年時間,讓這片荒山變成良田!這種茶園基礎建設在當時實為少見,全園開墾深度均在80cm以上,有幾處甚至深達2~3m!
而這般坎坷艱險的經歷,卻換來王立的這樣一句話——“ 我雖被人稱為新中國首位茶學研究生,可說真的,好多茶學知識仍然一知半解。我再次深深感到實踐出真知,這是在書本中無法學到的。”
在山上斷斷續續先后工作4年,他充分掌握了機械化開辟山地、制作“標準茶園開墾與種植(1~5年)經費概算”等技能?!八羞@些,都是實踐出真知的豐碩成果,也為我對新茶園的規劃、設計、開墾、種植、苗期護理作業奠定了較好的實踐基礎,也為近年在老茶緣茶葉研究中心中經??萍枷锣l奠定了良好根基?!蓖趿⒄f。
而后,他又馬不停蹄地來到淳安縣千島湖楓樹嶺鎮,為日資茶企——丸新柴本制茶(杭州)有限公司創建新茶園。他從武義的山上搬到了淳安的農居,一干又是兩三年,公司還為他設立了“中國茶葉研究所王立教授指導基地”的展示牌。
數十次的科技下鄉,王立都是“義工”。他分文不收,也無出勤補貼,心中卻裝得滿滿當當?!拔疑钌罡惺艿街胁杷鶎φ憬璁a業發展作出的無私奉獻,也讓我認識到書本知識只有與實踐緊密結合,才能發揮知識的力量?!?/p>
“陪著茶農干,做給茶農看”
1998年退休至今,王立已先后在武義、千島湖、浦江、遂昌、天臺、四川樂山、廣西等地建立茶葉聯系點,負責新茶園建立與栽培技術管理等。
樂山有茶人談及王立時,仍忍不住熱淚盈眶:當時因為牙病,王立的20顆牙齒被拔去等待重新種植,長達8個多月無法正常進餐,但他仍然克服困難,毅然帶上食品粉碎機來到樂山幫扶他們。
白天,王立翻山越嶺,把汗水灑在山區廣袤的茶園,晚間回到旅店,他只能喝著經機器粉碎后五味雜陳的晚餐。第二天,81歲的他又一如往常地奔走在茶山上,令在場的茶農無不為之動容。他們沒有支付這位茶界前輩一分報酬,卻換來了他最熱忱的指導和奉獻。
“陪著茶農干,做給茶農看,才能讓他們學到真本領,學會科學種茶的原則和方法?!蓖趿⑿χf,“與之相比,自己的這點困難不算什么?!?/p>
新冠疫情防控期間,這位銀發老人在家依然沒得閑,他急茶農所急、幫茶農所需,堅守在電腦前,利用互聯網科技服務平臺,為茶農提供及時有效的“面對面”的咨詢服務。
“我最愉快的事,就是退而不休。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為國家建設世界一流現代化茶園,既是茶園,又是花園,既是現代農業,又是觀光旅游業,為產業升級鄉村振興再立新功?!蓖趿忧榈卣f,他感謝黨和國家對他一生的關懷和培養,現在的宗旨就是“無私奉獻、一心為茶”。
正如老茶緣為王立頒發茶人奉獻獎頒獎詞中寫的那樣:作為我國茶學專業的第一位研究生,他把最好的研究論文寫在茶園里,用茶人特有的精神,為我們新一代中國茶人做了榜樣!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