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湖北荊門市沙洋縣傳來消息,中國農科院油料所選育的大豆新品種“中豆63”,經湖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組織專家測產,機收畝產超300公斤,在連續高溫天氣下獲千畝連片高產佳績,較全國平均單產高出一倍以上。9月下旬,公安縣萬畝連片種植的油料所大豆新品種“中豆57”,歷經高溫大“烤”后,畝產達276.1公斤,創造了南方地區大豆萬畝方高產典型。
據介紹,油料所選育的“中豆63”“中豆57”“中豆41”“中豆62”等系列大豆新品種,去年歷經多雨潮濕,今年扛過高溫干旱,產量品質均表現良好,近3年在南方及黃淮地區15個省市累計推廣1000余萬畝。
大豆油料安全是糧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近年來頻發的冰凍、高溫等極端天氣,對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帶來嚴峻挑戰。在此嚴峻形勢下,油料所立足提產量、保品質,加大科研攻關力度,培育出一系列突破性高產抗逆優質油料新品種,研發出一批原創性、引領性關鍵核心技術,在應對雨雪冰凍、高溫干旱等不利氣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保障了大豆油料穩產高產,實現了抗逆奪豐收。
2024年初,長江流域遭受了大范圍多輪雨雪冰凍天氣,對油菜生產帶來不利影響。油料所選育的耐密高產高油抗逆油菜新品種“中油雜501”,在長江流域大面積推廣100萬畝以上,配套高密機械化聯合精量播種、油菜全營養緩釋配方施肥、精準化調控旺促壯、綠色綜合防災減災、機械分段減損收獲等密植高產高油多抗新技術,有效克服了今春多輪雨雪冰凍天氣的不利影響,在四川彭山、湖北襄陽等地機械實收分別達到306.7公斤、263.8公斤,保障了“大凍”之年油菜穩產高產。
在環渤海的山東東營鹽堿地,油料所培育的又一油菜新品種“中油351”,實現了耐鹽堿、抗寒抗旱、適宜機械化、高產優質等特性的聚合,在經歷苗期持續低溫和春后降雨不足的情況下,機收畝產菜籽246.65公斤,達到長江流域油菜主產區高產水平,打破了甘藍型油菜在環渤海寒旱鹽堿地不能越冬的限制。
今年夏季,河南蘭考花生苗期經歷高溫干旱、結莢期又經歷洪澇。當地采用油料所原創的提質固氮綠色增產ARC耦合技術,實現了黃曲霉毒素源頭綠色阻控與同步提高結瘤固氮,克服了“前旱后澇”的不利氣候挑戰,畝產達327.25公斤,相比對照組增產38.68%。同樣,黑龍江嫩江大豆生產經歷了先低溫后干旱的不利天氣,1200余畝連片種植的大豆采用提質固氮綠色增產ARC耦合技術,畝產達257.48公斤,相比對照增產10.06%。
近日從湖北襄州高產優質花生百畝示范田也傳來消息,以油料所選育的高油酸優質花生新品種“中花28”為核心,推廣花生提質固氮綠色增產ARC耦合、花生主要土傳病害綜合防控等技術,在“良種+良技”的加持下,“中花28”經歷高溫干旱后,創造了畝產405.19公斤的高產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