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在江蘇省徐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廟村的稻茬千畝小麥隨風擺動,放眼望去,金黃的麥子長勢良好,整齊劃一,猶如鋪在田間的金色地毯,等待收獲的到來。
近日,高產優質小麥新品種“中麥578”大面積單產提升技術現場觀摩會在江蘇省徐州市召開。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徐州市地方政府、江蘇省部分地區農業主管、種子管理和技術推廣部門、小麥育種和栽培專家、種植大戶和面業企業代表等近百人參加會議。中國工程院院士、揚州大學教授張洪程出席會議并講話。
觀摩會上,“中麥578”的表現受到與會代表和種糧大戶的一致好評。“去年我才開始種植,據說‘中麥578’是一種優質麥,而且是訂單銷售,我感覺對我們農民來說是個好事情,就種了400畝。”大廟村種糧大戶楊永奎介紹,種植“中麥578”屬于機緣巧合,沒想到今年收獲滿滿。
楊永奎告訴記者,去年冬天前期凍害比較嚴重,后期雨水多,小麥容易感染病蟲害。但是“中麥578”總體表現很好,基本上沒發生病蟲害。“這幾天準備收割,今年預測畝產能到1300斤左右,我準備以后繼續用這個品種,并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也推薦其他農民用這個品種。”楊永奎說。
據介紹,“中麥578”是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和棉花研究所針對優質強筋品種產量偏低、適應性偏窄問題,經過20年的探索和科研,通過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等多種育種方法,采用階梯式雜交成功改造澳大利亞優質源,共同培育的優質強筋高產新品種,也是第一個同時通過黃淮南片和北片兩個大區域國家審定及新疆審定的品種。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員何中虎介紹,“中麥578”有三大特點:一是優質強筋品質穩定,強筋延展性好,適宜生產優質餃子粉、面條粉。二是產量顯著提高,“中麥578”灌漿速率快,耐后期高溫,千粒重穩定在50克左右,為高產穩產品種。區域試驗結果表明能增產5.1%,大面積產量與高產品種“濟麥22”和“百農207”相當。其中,2020年河南修武高產達到每畝841.5公斤,創全國強筋麥高產紀錄。三是抗病抗逆廣適,“中麥578”冬季抗寒性好、春季耐霜凍。同時,對于條銹病、葉銹病、白粉病和紋枯病以及黃花葉病毒等均具有很好抗性。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簡稱全國農技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016年開始,全國農技中心連續8年在黃淮小麥主產區開展小麥新品種核心展示,其中,“周麥36”“西農511”“百農4199”“濟麥44”等四個參展品種入選了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中麥578”作為入選的苗頭品種,推廣面積正在快速提升,為農民實現小麥穩產豐產豐收提供了可靠途徑,有效推進了品種的更新換代。
“‘中麥578’自2019年起連續5年參加國家小麥新品核心展示,作為優質強筋高產小麥品種,其推廣區域和適應性居國內優質小麥前列。”該負責人表示,從近幾年的展示示范與跟蹤評價的結果來看,“中麥578”成熟期較早,灌漿速度快,耐后期高溫能力強,穩產高產、品質優,產業化發展勢頭迅猛。
會議期間,張洪程與專家們共同觀摩了“中麥578”在徐州稻茬田間的表現。張洪程對“中麥578”的優良特性進行了點評,期望“中麥578”為江蘇省稻茬麥產業發展作出重大貢獻,在生產上繼續擴大面積,為國家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實現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