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支撐鄉村發展報告會在京召開。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尹昌斌在會上發布了《糧食產能提升研究報告2024:基于新一輪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行動》(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建議,從耕地資源高效利用、種植結構優化、自然災害防控和糧食加工減損等多個維度綜合發力,技術集成、管理創新和政策創設協同推動糧食產能持續提升。
報告總結了我國糧食產能的歷史演變與成效,闡釋新一輪糧食產能提升所面臨的新要求與新挑戰。報告指出,面對復雜多樣的糧食安全新形勢,亟需立足全局,抓住增產和減損兩個要點,各領域、各環節、多主體協同發力,拓寬糧食產能提升渠道,明確糧食產能提升路徑,深挖糧食產能提升潛力。
報告重點立足耕地高效利用增產能、空間布局優化提產能、自然災害防控穩產能和收儲加工減損保產能,明確糧食主產區撂荒地復耕、玉米大豆提產擴種、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挽損以及收儲加工多環節協同降損等具體產能提升方案,評估不同方案的產能提升貢獻。
報告進一步從技術集成、管理創新和政策創設三個方面闡明糧食產能持續提升的優化路徑,并立足實踐,篩選出“黃淮海地區冬小麥—夏玉米周年高產高效種植模式”、“長江下游稻麥周年高產高效種植模式”、“東北冷涼區玉米—大豆輪作技術模式”和“寧夏馬鈴薯覆膜保墑綠色增產增效技術模式”4種典型增產模式,并對實施成效進行評價。
報告最后指出,未來推動糧食產能提升需處理好三對關系。
一是糧食產能提升與糧食品質提高的關系。持續提升糧食產能,需統籌好量的合理增長與質的有效提升,不僅要繼續保障糧食穩定安全供給,也要促進健康導向型農業食物系統建設。
二是糧食產能提升與糧食價格穩定的關系。糧食產量的增加往往伴隨著價格的變動,需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保障水平,努力確保我國糧食產量的穩定增長和價格的平穩運行。
三是糧食產能提升與生產格局轉變之間的關系。南方糧食需求加大,北方糧食生產任務加重,需形成水土資源利用合理、糧食生產責任明確、產銷區利益平衡的生產格局。
本次會議由中國農業科學院重大任務局主辦、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