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生產是農業發展的基礎,維系著人類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這些年來,全球糧食需求量不斷增加,而由于耕地面積減少、水資源不足,自然災害頻發等各種原因,造成了世界性糧食危機在日益加劇,依靠科技進步來確保糧食安全,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
同時全球氣候變化促進了低碳經濟的發展,對作物生產的可持續發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國作為糧食生產加工和消費的大國,不斷加大科研投入,在抗蟲棉研發、雜交水稻培育等作物育種、栽培、生物技術領域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農業部副部長李家洋介紹,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迅速,2015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56%,這標志著中國農業發展已經從過去主要依靠增加資源要素投入進入到了主要依靠科技進步的新時期,農作物的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3%,標志著中國農業生產方式已經由千百年來的以人畜力為主轉入到以機械作業為主的新階段。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占比超過了52%,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面正在逐步改變,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農村發展活力在不斷增強。
同時李家洋也表示,當前中國仍然處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中國農業發展還是要緊緊圍繞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目標,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要著力解決一些問題。包括穩定和提升糧食產能,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堅持產出來和管出來兩手抓,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加強農業資源環境保護、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推進農業轉方式、調結構,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統籌城鄉發展,推進農民工有序市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