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2中國農業展望大會在京舉行,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對外發布了《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22-2031)》,其中提到,未來十年,我國糧食產量仍將逐步提升,緊平衡狀態將有所緩解。到2031年,大豆播種面積將達到2.0億畝,國產大豆可保持食用大豆基本自給。
“糧食的穩產保供,為我們國家的經濟健康運行、安全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秘書長、中國農業展望大會執行主席許世衛說,展望未來農業發展趨勢,凝聚未來農業發展共識,釋放農產品市場信號,穩定農業市場發展預期,這對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報告,2022年,我國預計播種糧食17.7億畝,有望生產6.88億噸糧食,糧食供需總體上能夠達到平衡的狀態。而未來10年,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播種面積小幅增加,單產水平提高較快;糧食產量增長較快,預計2031年糧食自給率將提高到88.1%。
許世衛說,2022年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將穩步提高,糧油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明顯增強,產業發展質量效益明顯提升。未來10年,稻谷生產保持穩定態勢。小麥產量穩步增長。玉米供求關系由偏緊向基本平衡格局轉變。大豆產能繼續增加,消費增速放緩。油料產量增長顯著,食用油籽和植物油進口均下降。棉花生產基本穩定,消費和進口有所下降。食糖產量與消費量穩中略增,進口維持高位。蔬菜貿易保持凈出口態勢。馬鈴薯產量和消費量保持增長態勢。
“農業展望,是研判農產品形勢、釋放市場信號、有效引導生產和消費的重要調控手段,是現代化市場經濟的重要標志。”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吳孔明院士說,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自然災害、地區沖突等都對世界農業生產及糧食安全帶來巨大影響,舉辦此次大會對保障中國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農業展望大會在2014年首次舉辦,此后每年4月定期舉辦,已形成固定時間、固定內容的大會制度,成為我國釋放農產品市場權威信息,交流農產品生產、消費、市場狀況和走勢的重要窗口。2022年大會由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農產品市場監測預警部際協調機制等支持,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