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保證秸稈有序健康供應與利用
編者按:農作物秸稈屬于農業生態系統中一種十分寶貴的生物質能資源。農作物秸稈資源的綜合利用對于促進農民增收、環境保護、資源節約以及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我國作為農業大國,每年可生成7億多噸秸稈,如何處理利用和收儲管理數量如此龐大的秸稈成為一大難題,本期邀請專家進行政策解讀,并刊發江蘇洪澤、安徽天長兩地經驗以饗讀者。
今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281號批準發布了農業行業標準《能源化利用秸稈收儲站建設規范》(以下簡稱《建設規范》),自2020年7月1日起實施。該標準由全國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對接專家組組長、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趙立欣研究員牽頭組織編寫。近日,本報記者走訪了趙立欣研究員,請他對這一行業標準進行解讀。
記者:麻煩您介紹一下該《建設規范》的編寫背景和意義。
答:我國是農業大國,糧食產量多年保持在6.5億噸以上,與其伴生的秸稈資源也十分豐富。“十三五”以來,農業農村部以提升秸稈農用水平、秸稈收儲運專業化水平、秸稈市場化利用水平、秸稈利用標準化水平為目標,在全國建設了480個整縣推進的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帶動了區域秸稈處理能力顯著提升。秸稈收儲是離田利用的關鍵環節,目前,在一些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已經建立了秸稈收儲體系,但仍存在秸稈長期存儲質量難以保證,消防安全存在隱患、收儲成本高等問題,嚴重制約了秸稈有序、健康、持續的供應與利用。
因此,我國目前亟須編制秸稈收儲站建設行業標準,明確收儲站建設規模、規范秸稈收儲站建設要求,保證秸稈存儲質量,提高秸稈收儲運過程的安全性,為秸稈離田利用提供有力支撐。
記者:該《建設規范》編制遵循哪些原則和依據?
答:本建設規范編寫依據國內相關行業的建設標準以及工程實例,并充分結合我國國情、現階段社會發展水平,以及行業特點。編制主要基于以下三個原則:
一是堅持實事求是。緊密結合我國秸稈綜合利用的現狀,從原料收集到產品應用等全產業鏈,充分考慮實際應用需求,確保規范具備較強的科學性、指導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堅持用戶為主。從全局出發,在做好全面的資源評價基礎上,既考慮相關企業和生產部門的利益,更注重農民切身利益,實現廣大農民和有關企業與生產部門均可從中獲益。
三是堅持科學完整。本建設規范提出可靠、成熟、可行的建設規范要求,以工藝流程為基礎,力求完整無缺漏,體現工程設計的全過程。同時在時效性方面,技術要求盡量與我國現有的技術水平相一致,避免起點過低或過高。
記者:該《建設規范》包含哪些方面的內容及適用范圍?
答:本標準規定了秸稈收儲站的建設規模、選址與總體布局、配套設施與設備、管理要求、消防與電氣、節能與環境保護、勞動安全衛生等內容。
適用于打捆處理的干燥秸稈或自然風干秸稈,收儲規模1000噸以上的秸稈能源化利用收儲站,其他秸稈規模化利用方式也可參照執行。
記者:秸稈收儲站的建設規模及收儲能力如何確定?
答:收儲站規模應根據區域作物收獲時間、秸稈可收集資源量、收集方式、存儲周期以及市場需求量等因素來確定。同時,我們還給定了不同規模的用地面積和收集半徑的推薦值。
本建設規范收儲站規模分為大、中、小型三類。收儲站設計存儲量分別為5000~10000噸、2000~5000噸、1000~2000噸。存儲量大于1萬噸需要根據收集半徑分區設置多級收儲站。
推薦用地面積包括秸稈堆垛占地面積、消防通道占地面積、主要和次要運輸道路占地面積,以及消防要求與建筑物間距等要求。以打捆秸稈為例,存儲量1萬噸規模,秸稈捆堆積密度按每立方米150公斤、堆高5米計算,推薦用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
推薦收集半徑測算采用查閱統計年鑒及文獻確定作物產量、草谷比等數據,估算秸稈理論資源量。根據秸稈可能源化利用系數,估算出秸稈收集半徑。本建設規范選取小麥、玉米、水稻、油菜、棉花等5種農作物秸稈進行測算,取推薦收集半徑最大值。
記者:秸稈收儲站需要配備哪些設施設備?
答:秸稈收儲站的設施主要包括進出站、堆料場、堆料棚、輔助設施等,設備主要包括打捆機、抓草機、運輸車等。
進出站:秸稈收儲站應設置進出站,應設有秸稈計量和質檢設備。同時運輸車輛進出站應在出入口處設置地磅設施,對于大中型收儲站秸稈進出站質檢應配置專用檢測室。
堆料場:堆料場設計應采取分區條垛堆垛形式,堆料場地面應有良好的防潮性能,且宜為硬化地面;堆料場應設置運輸通道,不積水、不起塵;同時,大中型秸稈收儲站堆料場周圍應設置圍欄,對不同種類的秸稈進行分類分區存儲,并準確清晰地標示種類名稱。
堆料棚:對于大中型秸稈收儲站、多雨潮濕地區宜設置堆料棚,采用敞開式或半敞開式,拱形或雙坡屋頂,多風地區則采用前敞式或半密閉式設施形式;堆料棚地面應具有良好的防潮性能,其周圍應設有排水溝,排水溝表面應鋪設有溝蓋板。
輔助設施:大中型秸稈收儲站宜設置監控室,并配套監控設施,宜配置獨立的機電維修間和備件存儲間;大中型秸稈收儲站可配套建設打捆間、辦公、住宿、停車等輔助設施。
配套設備:秸稈收儲站應根據規模合理配套打捆機、抓草機、運輸車等打捆及運輸轉運設備,收儲站的機械設備及配套車輛應按日有效運行時間和高峰期秸稈量確定,數量應與收儲規模相匹配,保障收儲站轉運能力并留有調整余地。
記者:秸稈收儲站的消防與電氣安全方面如何保證?
答:秸稈收儲站應設置消防安全系統,其耐火等級、防火分區、防火間距、消防通道設計要求均符合國家相關標準,按照火災危險性分類為丙類的工業、倉儲建設項目的規定,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設計。消防給水、室外消火栓的布置應滿足應急的要求,站內應設置消防疏散指示標志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置避雷接地設施,并專人進行定期檢測及給予必要維修養護。秸稈收儲站周圍50米內嚴禁煙火,嚴禁存放任何易燃性物質,在醒目處設置嚴禁煙火的警示標示。
秸稈收儲站的供電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大中型秸稈收儲站應有人工照明、應急照明和值班照明,消防泵房和存儲監控區應設置備用照明;收儲站照明應選用高效、便于維護的防塵防爆燈具。
我國秸稈能源化利用量5600余萬噸,按照該規范要求,秸稈收儲站建設的初投資可減少25%以上,秸稈供應成本可節省4.6%以上,同時有效提高秸稈原料質量,顯著減少了秸稈損失率。秸稈的穩定供應,實現秸稈變廢為寶,有效杜絕隨意堆棄和田間焚燒現象,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同時促進秸稈綜合利用,延伸農業產業鏈,增加農業附加值,直接創造就業崗位,為農民增收節支。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